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琥珀及其仿制品真假难辨,该文收集了一系列样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对其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荧光和内外部特征进行了测试,并进一步测试其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常规宝石学特征结合红外吸收光谱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鉴别琥珀及其仿制品。  相似文献   
72.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辉绿岩始新世—渐新世 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崛起,深远地影响着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厘定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的起始时间是深入理解该碰撞事件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资源效应等重要地质过程的关键时间坐标。随着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北  相似文献   
73.
朝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资源配置、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如齐文虎、杨永歧、孙玉亭、马树庆、郭建平、李湘阁、于系民等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建立了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为调整优化种植业或大农业的种植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良好的建议.王丙昆等、刘文俊等,还分别建立了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二次规划模型, 为当地的大农业和作物布局调整提供了依据.何维勋应用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防御冷害的作物布局.文中拟以朝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业模型为主题,在前人已经建立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两种线性规划、单目标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基础上,尝试建立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两种优化模型.然后连同单目标线性、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线性规划一起共5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朝阳市的种植业现状进行比较,选出最适合朝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74.
安徽省殿庵山地区绿松石属于新近发现的小规模开采的玉石资源。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一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方法,重点就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等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以贫Si、相对富Fe为特征,随着FeOT/CuO比值的递增,绿松石色调由蓝逐渐变绿。该类绿松石以结核状、细脉状产出,主要为微晶和鳞片状结构,部分为放射纤维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及皮壳状结构。该类绿松石孔洞内微晶普遍发育,主要以毛发状、微针状、短柱状及板片状相互交织结晶生长,殿庵山绿松石整体显示风化淋滤型矿床所特有的特征。笔者对绿松石的颜色成因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从人居环境系统视角出发,以大连沙河口区199个典型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索了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六大主因子为居住质量、邻里关系、自然环境、生活便利度、轻轨交通、教育医疗;2以六大因子与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居活动交互作用为依据把大连沙河口区人居环境分为低收入群体——居住质量差型、中等收入——居住系统均衡型、高收入——居住质量高和公共设施良好型、高端人士群体——自然环境优越型,以及非自由选择分配住房的单位制居民——邻里关系密切型;3 5种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同质"集聚与"异质"集聚并存,形成以海岸线三圈层结构为主的南高北低态势,辅以中东部商圈高收入居住区,中西部混合异质区的复合圈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6.
利用TEM测深校正MT静态偏移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近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引起的静态偏移严重地影响了MT资料解释的质量。研究表明 ,利用时间域电磁测深 (TEM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讨论了利用TEM做MT静改时需要解决的 3个技术问题 ,并以实例说明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7.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具有公共性、艺术性、活力性,是人们生活居住重要的休闲场所。文章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梳理国内外研究内容,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城市广场与城市人居环境重要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整理城市广场“人居环境”崭新视角。结果表明:① 城市广场的研究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缩影,其发展结合城市地理学、心理学、建筑学和社会学不同角度,中美对其文章贡献量最大,但鲜有文章深入研究人居环境视角的城市广场;② 人居环境从景观环境、生态环境、艺术生活环境、社会发展环境不同要素对城市广场产生影响,其中高曝光度的关键词中以环境、居民满意度类别居多;③ 城市广场内外部“软”“硬”两种环境,对居民物质满足到精神汲取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④ 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其对人居环境影响研究热点的转变,均是对不同时期城市居民能够平等获取资源,享受健康、舒适、宜居生活的探索。  相似文献   
78.
Under global warming, the risk of heat injury for crops increases, which leads to increasing instabili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yield data during 1981-2011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1961-2011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LRYR), the risk of heat injury for single-cropping rice in this area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ere assessed and analyzed. The risk was decomposed into such elements as hazard, exposure, vulnerabili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mitigation capacity,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theory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First, a hazard assess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heat injury in the MLRYR during 1961-2011,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injury hazard and air temperature was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response of hazard to climate change. It was found that the heat injury hazard of single-cropping ri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rice heading period of 20 days, with the hazard increasing sharply when the mean temperature exceeded 26.5°C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exceeded 31°C. Then, exposure, vulnerabili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mitigation capacity were also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vulnerability and hazard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heat injury risk assessment for single-cropping rice at most stations in the MLRYR.The risk assessment considering only the first three natural elements produced high-risk values (> 0.46) mainly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By adding the regional capability in disaster prevention/mitigation into account, the risk assessment produced high-risk values in a much smaller area in the northeast but some-what larger areas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study domain. In general, the risk of heat injury differed greatly within the MLRYR. Particular rice varieties should be adopted for specific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risk features quantified by this study. Under the warming climate, the risk of heat injury for single-cropping rice is likely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79.
研究太阳光能在农田植被中的传播,对于了解农田小气候形成以及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在国内外进行过不少研究,但由于农田植被的复杂性以及观测方法上的困难,人们对其了解还很不充分。本文根据在山西交城的一些实测结果,试图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某些新的事实和认识。  相似文献   
80.
在作物封行到生理成熟的73天内,对新南威尔士的格里费斯地区灌溉小麦的蒸发和净同化率进行了测定.水汽和CO_2通量密度的微气象确定以能量平衡或鲍恩比方法为依据.包括称重蒸散计、土壤水分含量和植物干物质等的补充测定表明,利用这些通量的一系列逐时值可以解释作物水分利用和生长.在研究期间日蒸发率约增加3倍,达到每天10毫米,最后20天以前,可能蒸发的估算值一直低于实测值,这以后土壤水分下降和作物开始衰老,使蒸发率减小.在开花前,白天CO_2的净同化率接近常数,其逐日变化比蒸发率逐日变化小一个量级.灌溉条件下的净同化率的日值和峰值一般高于澳大利亚南部的旱地小麦,但与灌溉的向日葵的相应值不相上下,在开花后,观测到CO_2净同化速率逐渐下降.开始的下降是由作物倒伏造成的,而后期的减小可以认为是由于土壤水分消耗和作物衰老的综合影响造成的.根据在接近开花和生理成熟时期未倒伏作物的收获量确定出从开花前到开花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4%.逐时蒸发和净同化的比值与水汽压亏缺为正相关,部分地解释了随着逐渐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由于相对湿度的下降实测的CO_2净同化率降低.在这个阶段,作物的倒伏和衰老是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的附加因素.增进对水分利用效率动力学的了解需要进一步改善植物和土壤之间气体交换的各通量的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