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倒塌破坏,部分砖混及框架结构出现楼梯间及填充墙开裂的现象,多数房屋基本完好;调查中还发现野马滩一号、二号大桥以及昌马河大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损毁,这也为烈度图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对此次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62.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雄安新区作为首批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要求,开展了大量的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建成了"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服务.本文从雄安...  相似文献   
63.
基于岩性光谱特征的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与河漫滩岩性分别以砂土和黏性土为主,两种岩性所含矿物成分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将地表岩性调查与光谱采集分析相结合,捕捉了这两种岩性在遥感影像中反射光谱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古河道,并利用钻孔数据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表层砂土和黏性土在TM影像B5波段的DN值差值最大,该波段可作为识别河道砂体的必选波段;综合考虑波段信息量、波段之间信息重复程度,R(4)G(5)B(1)组合下河道砂体的形迹清晰可辨;钻孔数据与遥感解译结果吻合,岩心揭露的古河道发育深度在3.2~8.7 m之间;研究区古河道总体较发育,河道宽度多在0.5~2.0 km之间,多处分叉和汇聚后呈辫状河形态,河网密度约0.26 km/km~2;钻孔剖面显示河道地势高于河漫滩,属条状高地型古河道,河道有"游荡"痕迹;古河道的发育位置控制着区内居民地的分布。  相似文献   
64.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国外某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环梁三立柱式异型机墩及风罩、厂房墙体、楼板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对厂房内各种振源频率与支承结构固有频率间的耦合共振情况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异型机墩结构的动力设计是实际可行的,对以后该种机墩结构型式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针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地质部分)》中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与社会经济建设关联性差的问题,以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将高铁线路坡度变化作为地面沉降承载状态评价的指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现有运行高铁线路坡度的影响分析,评估了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建立起地面沉降与高铁安全运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地质环境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与社会经济建设相关联,增强承载状态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同时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66.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用于连续数值优化问题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边坡稳定分析临界滑动面搜索领域。该方法模拟了蜂群的群体协作采蜜过程,具有自适应收敛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为进一步改善其在复杂边坡搜索中的效果,将Hooke-Jeeves模式搜索操作引入人工蜂群算法,提出一种用于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模式搜索人工蜂群算法。对土石坝、海堤等4个实例边坡的计算结果表明,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对于复杂边坡,所提出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精度和可靠性,为边坡稳定分析临界滑动面搜索和最小安全系数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全局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67.
以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s6.3级地震余震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单台三分量波形资料计算余震的震源机制。收集整理大柴旦Ms6.3级地震公认的震源参数结果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以大柴旦Ms6.3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作为约束,计算理论地震波来确定该区域的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计算ML≥2.0级余震震源机制解。共收集160个余震资料,最后确定了85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最大震级为朋。4.7,最小震级为ML2.0。进行单台与多台联合矩张量反演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结果相差不大。实际计算表明,在观测资料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运用单台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可以较好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68.
刘琦  张晶  马震 《地震》2016,36(3):76-86
针对青海门源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从不同观测频段角度进行异常分析, 结果表明在2012年下半年挤压应力增强的背景下, 各频段分别表现出大幅压缩异常、 潮汐因子时空演化以及高频异常信息增强的现象。 同钻孔的水位观测也表现出在挤压应力作用下流体向外逃逸、 水位下降的现象。 而跨区域主要构造的GPS站速度剖面结果也反映了2013年后区域构造运动有明显增强迹象。 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就是在这些观测反映挤压应力增强的背景下发生的, 但此次地震事件可能并未完全缓解区域的应力积累, 后续强震危险性仍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9.
刘琦  闫伟  李智蓉  窦玛丽  马震 《地震》2016,36(4):76-88
基于《中国震例》及其他相关的内部震例资料、 研究报告及文献资料, 对南北地震带地震前的定点形变异常整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异常项数随震级升高而增大, 但不同地震间差异较大。 异常的最长持续时间和最大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 但对于6.0~7.9级地震异常在震区附近出现“围空”现象。 研究区内异常主要以趋势转折和破年变为主, 其次为大幅突变、 大幅波动、 潮汐因子异常。 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对地震的震级、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 震前400天至200天的范围内异常数量会出现快速增加现象, 对于6级以上地震还发现在震前200天以内出现异常数量的显著减少现象。 另外, 发现存在一些定点形变异常敏感台站, 可能与区域构造及应力应变积累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0.
青海省及邻近区域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值研究为基础,运用多种手段对青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大致确定了不同震级下限的完整目录的起始时间,得出如下结果:认为4.7级以上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60年左右,5.0级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50年左右;5.5级以上地震的完整起始年为1925年左右;6级以上地震的完整时段为1917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