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全面认识青海东南部及其邻近地区构造背景和深入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震例》资料,系统总结和研究了青海东南部地区中强震前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阶段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获得了青海东南部地区具有区域特色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震例资料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2.
神经网络在岩体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BP神经网络已广泛地应用于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应力场的反演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BP网络存在着网络训练易于过度、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以及隐层节点数难于确定等缺点。采用RBF网络和改进的BP网络,利用基于有限差分格式的快速拉格朗日算法进行正分析计算,依据若干测点的正应力数据,反演了计算区域的岩体力学参数以及初始应力场。算例表明,RBF神经网络与快速拉格朗日算法相结合,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反演分析的精度、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学习、收敛速度,均优于采用BP网络的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53.
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漠腹地湖泊群的长久不衰,目前对于湖泊水分的补给来源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水量均衡为基础,在苏木吉林湖区开展了降水、蒸发及湖水位和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结合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动三维模型,重现湖区地下水位的季节动态变化,并基于模型进行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苏木吉林湖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不足以平衡湖泊蒸发量,湖泊需要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湖水位和地下水位均呈现正弦曲线形态,11月最低,4月达到峰值,水位变幅分别为22和18 cm;湖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11620 m3/d,其中降水和承压水越流分别约占13%和87%,降水补给量夏季高、冬季低,承压水越流补给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承压水越流补给量可能主要来源于沙漠周边山区降水,未发现明显的水量亏空需要断裂导水来弥补.研究结果为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查阅了约100个5级以上地震前青海省各台站各类仪器记录的资料,经排除"疑似前驱波"对确认真实的地震前驱波分析其短临前兆特征,进而探讨了利用前驱波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5.
2018年2月初,湟源地震台钻孔倾斜南北分量出现南倾变化,东西分量在2月24日出现趋势转折变化,持续东倾。4月20日后,2个分量均恢复以往的变化形态。通过现场异常落实,排除仪器供电系统以及数采系统影响,经分析认为湟源钻孔倾斜南北分量启用新格值不准确,改变了观测曲线原本的趋势变化,而东西分量形态变化主要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6.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了M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距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约70km.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和InSAR反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发震断层和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野外考察.初步研究表明,玛多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走向、左旋走滑的昆仑...  相似文献   
57.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倒塌破坏,部分砖混及框架结构出现楼梯间及填充墙开裂的现象,多数房屋基本完好;调查中还发现野马滩一号、二号大桥以及昌马河大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损毁,这也为烈度图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对此次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58.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国外某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环梁三立柱式异型机墩及风罩、厂房墙体、楼板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对厂房内各种振源频率与支承结构固有频率间的耦合共振情况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异型机墩结构的动力设计是实际可行的,对以后该种机墩结构型式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刘琦  张晶  马震 《地震》2016,36(3):76-86
针对青海门源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从不同观测频段角度进行异常分析, 结果表明在2012年下半年挤压应力增强的背景下, 各频段分别表现出大幅压缩异常、 潮汐因子时空演化以及高频异常信息增强的现象。 同钻孔的水位观测也表现出在挤压应力作用下流体向外逃逸、 水位下降的现象。 而跨区域主要构造的GPS站速度剖面结果也反映了2013年后区域构造运动有明显增强迹象。 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就是在这些观测反映挤压应力增强的背景下发生的, 但此次地震事件可能并未完全缓解区域的应力积累, 后续强震危险性仍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0.
刘琦  闫伟  李智蓉  窦玛丽  马震 《地震》2016,36(4):76-88
基于《中国震例》及其他相关的内部震例资料、 研究报告及文献资料, 对南北地震带地震前的定点形变异常整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异常项数随震级升高而增大, 但不同地震间差异较大。 异常的最长持续时间和最大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 但对于6.0~7.9级地震异常在震区附近出现“围空”现象。 研究区内异常主要以趋势转折和破年变为主, 其次为大幅突变、 大幅波动、 潮汐因子异常。 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对地震的震级、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 震前400天至200天的范围内异常数量会出现快速增加现象, 对于6级以上地震还发现在震前200天以内出现异常数量的显著减少现象。 另外, 发现存在一些定点形变异常敏感台站, 可能与区域构造及应力应变积累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