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The Xinjiang-Tibet Highway(XTH)is a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of manpower and supplies from inland regions to Tibet. The XTH has the highest altitude in China,which also has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igh distress ratio. The pavement distress was investigated completely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vement distress along the XTH and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distress. The distress ratio of 7 types of pavement distress wa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avement distress and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altitude and vegetation cover was quantitatively fitted along the XTH. The result shows that,distress occurrence ratio of racking is has the largest percentage,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to reduce the road condition. Pavement distres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One type of distress appears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types of distress. The pavement cracking of the roadway with high altitude wa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solar radiation and freeze-thaw cycle,which has a larger occurrence scale and development ratio than other region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of each pavement distre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peration,maintenance and distress treatment of the XTH and planning Xingjiang-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相似文献   
102.
以名人文化资源为基础,利用三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3D WebGIS)、虚拟现实(VR)、倾斜摄影等技术,构建"民国清流"名人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名人信息和遗存遗址的数字化、网络化展示,并结合人物画像、空间位置等要素,将名人信息及其旅游资源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信息推介.该系统的建设开辟了名人及其文化资源展示的新模式,并能促进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旅游活动的融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文化旅游服务模式,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王君  潘伟然  张国荣  马腾 《台湾海峡》2009,28(4):534-539
本文使用数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且根据厦门湾近几年进出船舶的统计资料,估算了未来几年中厦门湾海域船舶突发性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厦门湾未来几年的溢油发生概率为0.27次/a.然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假设的突发溢油事故中溢油的扩展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建立的欧拉潮流场对油膜的漂移路径进行研究,分别从高潮、低潮、涨急、落急四个时刻开始计算溢油路径,结果显示油膜影响范围可从海沧南部延伸至浯村屿东部,根据模拟结果可对突发溢油的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流量数据的中美两国与东北亚地缘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腾  葛岳静  黄宇  刘晓凤  林荣平  胡志丁 《地理学报》2020,75(10):2076-2091
由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在各类地缘关系中地缘经济关系成为最活跃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类。本文从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地缘经济研究现状入手,基于流量数据建立地缘流势模型来探寻地缘经济复杂关系背后的规律性因素,并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与东北亚的地缘经济关系分析其驱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① 2000—2016年中国与东北亚地缘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其中贸易联系明显强于投资联系,但投资联系在2012年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② 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总体经济流势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贸易流势起主导作用,中美地缘经济流势表现最强、增速最快,中国对日、韩两国的地缘经济流势强度不断显现,中俄、中蒙、中朝三股地缘经济流势虽然近年来不断增长但对区域整体地缘经济关系影响有限。③ 中美两国与东北亚的地缘经济流势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国家关系分布上较为一致;两国在地缘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驱动因素不同,中国以贸易关系为主而美国主要依赖投资驱动;二是空间分布差异开始显现,美国与东北亚的地缘经济关系越来越集中于中、日、韩三国,而中国与俄、蒙、朝三国联系开始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1)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2)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3)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4)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5)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6)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7)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8)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9)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  相似文献   
106.
放射性核素在地下介质中迁移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铀尾矿库的物理、化学概念模型和其中重金属、放射性核素迁移的一般过程 ;论述了沉淀作用、络合作用和胶体作用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影响 ;重点讨论了描述吸附作用的离子交换模型和表面络合模型的建模机理 ;对定量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 Kd模型、表面络合模型及“反应 -运移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7.
马腾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0,25(5):456-461
在对我国南方某大型尾矿库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最新版本的三维地下水流动与污染物运移的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建立了研究区U(Ⅵ )在浅层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反应 -输运耦合模型 ,讨论了不同条件下U(Ⅵ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情况 .模拟结果指示 ,在不治理的条件下 ,U(Ⅵ )对库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而在尾矿库治理条件下 ,由于地下水系统的自净作用 ,对于尾矿库在运营期间下渗的U(Ⅵ ) ,地下水系统完全可以“消化” .  相似文献   
108.
离石黄土对Cr3+的去除及对Cr3+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离石黄土中的黄土及黏土层和重金属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及Tessier法形态提取实验,分析了Cr3 在离石黄土中的存在形态,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离石黄土对Cr3 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及黏土层对Cr5 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吸附率超过98%.当初始质量浓度ρ0<100 mg/L时,其等温吸附曲线属Henry型.形态提取研究发现:黄土及黏土层对Cr3 的吸附形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两者的总和都在95%以上,有机质结合态较少且相对稳定.受黄土及黏土层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它们对Cr3 的去除在形态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黄土中Cr3 的形态分布: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黏土层中Cr3 的形态分布: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109.
太原市地层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自永  马腾  马军  马瑞  闫春淼 《岩土力学》2007,28(2):399-403
对比1956~2000年太原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资料发现,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基本相近,但不完全吻合,局部地区存在偏移。通过对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分布、黏性土层与粗颗粒土层的组合特征、不同分区各深度处土的力学特征值与上述偏移的对比分析,认为太原市地层的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有如下影响:(1)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比,地面沉降漏斗偏向于黏性土层较厚的一侧;(2)地层组合(黏性土的夹层数、单层厚度等)对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沉降多发生在黏性土夹层多、单层厚度较小的地区;(3)土的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影响沉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神头泉流量衰减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腾  王焰新  郝振纯 《中国岩溶》2001,20(4):261-267
运用季节分解、回归分析等时序分析方法对该泉42年(1958-1999)的月观测流量资料和大气降水、人类开采地下水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减少是神头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其控制着泉流量变化的基本趋势,而人类活动对泉流量的衰减起促进作用,属次要因素。其中,泉流量对大气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11年的滞后期,对390~450mm区间的年降雨量变化响应最敏感; 而泉流量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只有在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大于5×107m3/a时才明显。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泉流量未来演化趋势。此外,对山西近几十年来出现泉流量普遍减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