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马洪超 《中国岩溶》2010,29(1):103-105
从法律的角度审视土地石漠化现象防治,并分别从立法角度和法律解释的层面进行论证。建议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法律术语重新定义,在实施中积累经验,当时机成熟以后,再进行专门的土地石漠化立法防治。这既符合立法规定,也符合立法效益原则。此外,文中还从法律生态化的角度,对有关土地石漠化的法律法规用语从概念上进行了统一。   相似文献   
202.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影响人工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回灌水源类型,热储厚度、渗透性能、储水能力,地热水头大小及溶气状况等。就东营市城区馆陶组、东营组地热水资源的人工回灌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利用综合方法开展了分区评价,划分出回灌条件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较差区。对该区地热水资源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3.
奉超 《广西气象》1999,20(1):48-50
对标定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并介绍了701雷达标定中三轴一致性调整的一种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204.
205.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由粉砂级—泥级陆源碎屑、凝灰碎屑、碳酸盐及热液矿物组成的湖相细粒云质岩。本研究以云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环境和白云石形成机理。云质岩岩矿特征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在中二叠世为处于干旱气候的浅水咸化湖盆,区域火山活动强烈,湖盆内幔源热液活动发育。云质岩中的白云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微粉晶颗粒,形成细纹层或与其他组分混合,局部可见自形—半自形的细晶白云石,微粉晶白云石为低有序度白云石(0.46),成分均匀,被纹层包绕,细晶白云石交代残留结构发育,为成岩交代的产物;两类白云石均富锶贫镁,细晶白云石较微粉晶白云石更富铁和锰。微粉晶白云石具有较低的δ18OPDB(平均为-4.72‰),基于白云石的形成流体由湖水和幔源热液混合的假设,所计算得到的形成温度介于54.61~186.46℃之间;δ13CPDB偏高(平均为8.79‰),推测其与芦草沟组高的有机质埋藏量及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有关。微粉晶白云石为同生期—准同生期沉淀或交代的原白云石,其Mg2+来自于咸化湖水、凝灰碎屑和幔源热液,热液带来的高温和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打破了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屏障。  相似文献   
206.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汶川地震道路损毁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烈地震造成道路基础设施的损毁,严重影响应急救灾工作.因此,及时准确地对灾区道路损毁情况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汶川特大地震道路损毁评估工作为例,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震灾害道路损毁评估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灾区20个县(市、区)国/省道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北川等6个县道路重度损毁,3个县(市)中度损毁,11个县(区)轻度损毁.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应急期间缺乏地面调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道路震害损毁进行快速及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7.
地震综合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分析手段,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防震减灾研究.最初的综合预测方法主要以预报经验的数学化统计为主,主要包含测震学、地壳形变学、地磁地电、地下流体等4种学科的预测方法,以及衍生出的,如综合概率法、模糊聚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以及模糊综合判定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8.
介绍利用WindowsNTServer4.0和WWW服务器构造气象信息服务网络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9.
综合运用2007-2017年青海省52个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ERA-interim 0.5°×0.5°以及FY-2卫星TBB资料,对青海地区暴雨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以下简称低涡切变)是影响青海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将青海暴雨类型划分为副高边缘型、副高控制型和低涡切变型三种。研究表明:(1)南亚高压中心位置位于青海南部或四川北部,且副高西脊点位于90°E-100°E,32°N时,有利于副高边缘型和副高控制型暴雨的形成;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南,位于西藏时,有利于低涡切变型暴雨形成。(2)形成暴雨的对流系统主要有低空急流影响下的移动性对流单体,副高控制下原地生消的非移动性对流单体以及高原切变线维持下的多单体合并。(3)副高边缘和副高控制型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地区,低涡切变型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其次是中纬度西风带地区。(4)副高边缘型暴雨具有典型的锋面降水特征,暴雨区出现在θse等值线向北倾斜密集区,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平均降水持续时间为12 h;副高控制型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降水效率高,...  相似文献   
210.
深圳湾底质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1986年4月至1989年1月深圳湾环境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通过6个调查站55个样次的底质硫化物的检测,分析了深圳湾底质硫化物的含量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以及底质硫化物与底质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并对深圳湾底质硫化物的污染程度作出了评价,为今后深圳湾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