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8.1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图像显示出多种异常形态,地震背景空区、地震条带、小震活动平静等地震活动性异常配套出现。余震集中区远离主震震中,并在地表形成350km的破裂形变带。8.1级地震后东昆仑断裂带中段出现中等地震平静,应力场呈闭锁状态,有较强地震的孕育迹象。  相似文献   
32.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3.
10.1 培训班简介 1997年9月,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希腊举行学术大会期间,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二届会议的主题和会议计划,决定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举行之前,举办一次较高水准的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国际培训班,旨在为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多地震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分析的专门人才.计划得到IASPEI的赞赏和支持,IASPEI下属的培训委员会愿意与亚洲地震委员会合作,将其作为1998年的主要活动,并参与了具体计划的制定和有关组织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对此给予了支持并出资赞助.培训班由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的主办单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具体组织,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参与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4.
两优培九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与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倍九在南京和镇江两地的分期播种资料为基础,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5个高产关键期,用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组建气象响应模型,得出各高产关键期的最适气象条件值。以此为依据,用1951-1992年江苏省赣榆、徐州、高邮、南京、常州、溧阳、苏州等7个地区的气象资料,在高产关键期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4种茬口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气候值并与最适气候值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5.
青海省共和1994年9月24日5.5级地震考察张瑞斌,马文静,叶建青(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地震基本参数根据青海省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发震时间:1994年9月24日03时15分40.0秒微观震中:北纬36°04’,东经10...  相似文献   
36.
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西发生了Ms6.6级地震,通过分析区域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认为该区域强震活动具有相对活跃时段和相对平静时段,在强震的相对活跃时段内,强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37.
中强以上地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网络性和层次性。本项研究表明:甘肃及邻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1955—1987)有88%分布在网络的结点及其附近;在此基础上,考虑地震活动总趋势判定结果、近期小震活动特征、大震减震效应诸因素,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出了该区强震的危险地点,并给出了各危险区未来十年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38.
以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特征,发现用“标度变换法”求时间容量维时,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无标度区,因而用“广义无标度区”的概念计算出一组“广义分维”。讨论了震级下限对“广义无标度区”及“广义分维”值的影响、实际地震分布与Poisson分布、随机Cantor集合的偏离等问题。对时间序列的“广义分维值”进行扫描发现,在强余震前个别标度区有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39.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台网分布及前兆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流体、形变、电磁三大学科90个定点前兆观测台项和69个跨断层流动测量场地的基础资料,提出前兆反映能力的概念和计算其空间分布的方法,对该区前兆观测台网的分布、前兆反映能力和监测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概述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一专题内容及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两次地震的预报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