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通过对地应力的分布、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而表现出来。压性构造有利于高地应力的生成、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从而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而张性构造则不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此外,煤层围岩性质、煤层厚度和倾角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2.
对广西柳桥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进行了详细的黏土矿物研究,依据黏土矿物种类的质量分数将东攀剖面划分为3个带.质量分数总体较高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组合的出现,说明该区当时处于中低纬度温和干湿交替的古气候环境.大隆组绝大部分地层出现质量分数相对稳定的高岭石,表明晚二叠世末具有温暖-炎热潮湿气候的特点.大隆组顶部(第二带)伊蒙混层的剧增,表明火山活动增强.罗楼组(第三带)中高岭石和伊蒙混层消失,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表明火山活动明显减弱,气候变成温和干旱.剖面中长石和伊利石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表明相对海平面下降,陆源物注入量逐渐增加,这与沉积相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73.
黔桂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纳水剖面黏土岩中未发现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迹象.由此可知华南大部分地区在晚二叠世曾受强烈的火山作用影响,但也有少部分深水相地区未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同是深水相P-T界线剖面附近的黏土岩以及同一剖面不同层位的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碎屑物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火山作用的强弱、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以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74.
Ecological land rent is the excess profit produced by resource scarci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resource scarcity. This paper, by calculating the respective ecological land rents of all the provinces in China for the years 2002 and 2007,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software programs ArcGIS and GeoDA,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provinces are examined using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regress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shows stab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low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provinces, and high in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nd a decreasing one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gener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is quite scattered. Second, the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show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the provinces in China possessing high total amount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end to be adjacent to one another, as do those with low total amount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re distinguished. The Bohai Ri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 shown to be highly clustering regions of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while the western provinces have very low ecological land rent 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Thir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economic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all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fluencing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Furthermore, population density, urbanization level, economic density, per capita consumption level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all shown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spatial clus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these factors. However, there was also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scat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相似文献   
775.
伊宁凹陷侏罗系以下油气勘探未获进展,其原因是侏罗系煤系地层与砂岩地层交互,煤层厚度大部分处在四分之一的地震波长,不仅层间多次波发育严重,而且目的层反射能量较弱.为此,本文基于薄煤系地层地震层间多次波反射和透射的频率特性,来定量分析煤系地层使深层地震反射能量弱的机理,并基于伊宁凹陷已钻探井及初勘地震剖面构制地质模型,采用双程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方法,验证薄煤层内层间多次波对下伏地层反射能量的衰减,旨在为靶区资料处理阶段提高深层反射能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6.
777.
778.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和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这两次GPS观测概况,以及用GAMIT / 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水平分量精度平均为2mm左右,高程分量精度平均为5mm 左右,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平均为3mm 左右. 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中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根据所获得的我国大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象,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变形较小,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位于东部的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位移量约10mm;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位移量约9mm.相对东部地区,西北部新疆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位移量约26mm;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位移量约32mm;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旋转中心位于26.5N,95.5E,旋转量为0.0045,旋转位移平均为12mm 左右.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9.
通过对2005年7月16~18日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州境内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在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的雷达回波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4个小时,雷达回波有合并加强的现象发生,也有上游地区不断有新生雷达回波并入暴雨区的现象发生,强降水云团的回波强度要大于25dbz,顶高超过10km,但是,强度超过40dbz的强降水回波主体位于零度层以下.  相似文献   
780.
MR图像中常含有偏移场以及噪声现象,传统的高斯混合模型无法得到正确的分类.在高斯混合模型目标函数中加入偏移场估计与噪声去除,完善其分 类效果,使分类结果较好地克服偏移场和噪声影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得到较准确的分类结果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估计偏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