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吉林松原5级震群的重新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松原地区2013年10月31日开始发生了5次5级地震,地震活动呈震群态势。震群位于北东向的扶余—肇东断裂南端,台网定位结果显示震群活动集中于一点,没有明显的展布方向。由于该次震群中5级及以上地震较多,最大地震达到了5.8级,推测地震引起的断层破裂应有一定的距离。为深入探讨震群与断裂的关系以及震群展布方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用双差定位的方法,利用2008年以来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台网数据对吉林松原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吉林松原5级震群呈北西近东西向分布,且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向东展布的态势。且震源深度变化较大。分析认为松原震群所处的地下断层较为复杂,可能发生在两条断裂相交的位置。  相似文献   
732.
MR图像中常含有偏移场以及噪声现象,传统的高斯混合模型无法得到正确的分类.在高斯混合模型目标函数中加入偏移场估计与噪声去除,完善其分 类效果,使分类结果较好地克服偏移场和噪声影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得到较准确的分类结果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估计偏移场.  相似文献   
733.
通过研究区近年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钻井和地质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临夏盆地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对研究区基底埋深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临夏盆地基底是由大面积分布的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岩浆岩组成,上部为大规模的中—新生代沉积,两者之间局部夹杂着变质岩;临夏凹陷盖层整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加厚的趋势,最深处位于山前地带,大约1 200 m ~ 1 600 m;临洮凹陷盖层厚度相对较大,最深处基本沿洮河河谷呈南北向弧形带状展布,普遍大于1 000 m。  相似文献   
734.
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准确判断对于多年冻土发育特征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典型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多年冻土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简化了地表和活动层状态影响的地温年变化深度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温冻土的地温年变化深度平均值比高温冻土大4.6 m,随着冻土温度升高,地温年变化深度基本上呈减小趋势,部分低温冻土钻孔由于土层含水率过高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相对较小;由于活动层水热动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地温年变化深度与浅层(0.5 m)温度年较差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层介质的热扩散率差异是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区域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层含水率、温度、质地以及水的相态是影响地层热物理性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5.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0.5°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88年“7·30”浙东大暴雨过程,发现低空南、北两支东风扰动的合并及其与高空急流的相互作用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高空冷涡与华北高压共同强迫,形成了东南向的高空急流;急流具有明显的动量下传特征,加大了对流层中层的东风分量,构成深厚的东风波系统.“7·30”过程的对流有效位能主要是海上气团的平流输送.低压倒槽的切变辐合积聚了大气的水汽含量,形成深厚的高相当位温层.对流层高层存在冷平流,使得东风波西移过程中对流有效位能能够持续稳定.风暴相对螺旋度与东风波系统匹配较好,能够清楚反映南、北两支东风扰动的合并过程.风暴相对螺旋度移动速度略快于东风波系统和垂直涡度,能够提前预报东风波降水的落区.  相似文献   
736.
利用可可西里卓乃湖综合监测场获取的气象、地温等数据资料,分析了卓乃湖溃决后出露湖底融区冻土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卓乃湖溃决后的三年时间里,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分别达到4.9 m、5.4 m、5.7 m,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利用Lunardini构建的冻土形成过程模型模拟了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和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研究区多年冻土形成速率的影响。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冻土将继续增长,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多年冻土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降低,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逐渐加快。当地表温度不变时,在多年冻土形成初期,岩土含水量越小,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737.
滇东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在铅锌成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分布有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绝大多数铅锌矿床位于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对于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之间是否有成因上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存在成因联系;另一种则认为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无成因上的关系,两者仅仅是空间上的叠合。峨眉山玄武岩在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事实,认为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并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推测峨眉山玄武岩在铅锌成矿中分别起到了提供热动力活化、萃取成矿物质以及充当"遮挡层"和"保护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8.
对2013年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数字记录地脉动变化进行频域分析,经过大量多组不同频段的频域对比分析,确定了1.4~1.6 Hz和2~3 Hz频段在灯塔M5.1地震前沈阳地震台有地脉动异常变化,利用振幅值和频率做出了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率变化曲线,并总结了灯塔地震前沈阳地震台地脉动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39.
Ecological land rent is the excess profit produced by resource scarci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resource scarcity. This paper, by calculating the respective ecological land rents of all the provinces in China for the years 2002 and 2007,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software programs ArcGIS and GeoDA,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provinces are examined using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regress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shows stab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low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provinces, and high in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nd a decreasing one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gener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per unit of output in China is quite scattered. Second, the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show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the provinces in China possessing high total amounts of ecological land rent tend to be adjacent to one another, as do those with low total amounts,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are distinguished. The Bohai Ri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 shown to be highly clustering regions of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while the western provinces have very low ecological land rent 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Thir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economic leve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all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fluencing ecological land rent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Furthermore, population density, urbanization level, economic density, per capita consumption level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all shown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otal ecological land 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spatial clus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these factors. However, there was also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scattering exists between ecological land r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percentage.  相似文献   
740.
青藏高原感热通量的变化及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10年NCEP-R2再分析资料和全国586站降水资料, 对青藏高原感热通量进行小波变换和EOF分析, 并研究了它与江淮流域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原感热通量具有2 a和8 a的变化周期。空间分布上主要有东、西反相变化和南、北反相变化以及全区一致性变化3种形态。高原感热通量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同期相关中, 1998年以来, 春季高原东部的感热通量偏小, 其他地区偏大, 与此同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季西藏西部的感热通量偏小, 其他地区偏大, 与此同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多。两者超前相关中, 江淮流域降水对春季的感热通量变化最敏感。1998年以来, 当春季高原东南部的感热通量偏小, 其他地区偏大时, 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偏多, 秋季降水偏少;当春季高原感热通量东部偏小, 西部偏大时, 江淮流域的冬季降水以长江为界南多北少, 次年春季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