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海大营救     
一艘印度油轮在东海爆炸失火,34名船员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求救信号的某国客轮徘徊不前,日本海岸巡逻队鞭长莫及……  相似文献   
62.
武汉市盛夏高温气候特征和成因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2005年盛夏(7~8月)逐日武汉市最高温度、2002年和2003年6~8月T213格点风和垂直速度资料,分析了武汉盛夏高温的气候特征,研究了高温过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90年代和2000~2005年为高温日数偏多的5个阶段。80年代高温日数偏少。对较大的时间尺度而言,强的高温集中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以及90年代后期至2005年。强高温过程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是造成高温及强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选用ECMWF和T213温度和纬向风场预报产品,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武汉市盛夏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该模型试用于2003年和2006年盛夏高温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供的高温定量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建立天空场景的模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大权  范茵  许屏  龚琳 《气象科技》2007,35(2):292-294
建立真实感的天空场景,在环境仿真和气象现象模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计算机可视化研究中的难题。首先通过确定色彩层次模型,改进基于中点的变位方法生成基本云图,然后使用基于图像的方法进行云图映射,最后融合气象信息要素等过程生成天空背景,并采用光照叠加、背景合成及色彩调整等方法,产生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的天空场景图。可在多种气象现象的模拟仿真,纹理贴图的产生以及气象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对中国南海3种小型砗磲(Tridacnaspp.)[番红砗磲(Tridacnacrocea,包括2种外壳形态)、长砗磲(Tridacna maxima)和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的外壳形态性状进行生物统计学差异分析。研究表明,4组砗磲外壳存在显著形态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9个外壳比例性状能够较好区分3种砗磲,且2种不同外壳形态的番红砗磲在壳宽/壳长、足丝孔宽/壳长、壳质量/壳长和左右壳厚比壳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基于欧氏距离Ward法且指定聚类数k=4的条件下,4组砗磲层次聚类效果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建立散点图,累计主成分贡献率73.85%,各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50.47%,13.78%和9.60%;线性判别分析得出3个判别函数,方差解释率依次为70.13%、20.97%和8.90%。3种多元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解释各组砗磲的外壳形态差异,结果均显示两组番红砗磲的外壳形态更为接近,同时长砗磲与诺亚砗磲的外壳形态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5.
文中材料采自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和梁山组。大竹园组孢粉化石类型单调,保存较差;而梁山组孢粉化石丰富,保存良好。孢粉组合特征为:(1)大竹园组包含丰富的CalamosporaFlorinites及少量Torispora verrucosa,Gulisporites,Alisporites,Hamia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这一孢粉组合主要出现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按照大竹园组层位和孢粉化石特征,其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Asselian期—Artinskian期(相当于紫松期—隆林期)。(2)梁山组中可建立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Gulisporites-Florinites ovalis,共计发现孢粉化石34属49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51.6%~56.1%,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43.9%~48.4%。与大竹园组沉积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植被极为繁盛。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梁山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隆林期,即Kungurian期。  相似文献   
66.
在有限元点源二维正演模拟中,采用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结合相应的网格剖分技术,并将二维正演模拟程序引入到偶极-偶极激电测深二维反演中,编制相应反演程序并进行集成,形成集数据输入、反演计算、数据成图和结果输出为一体的二维反演软件。通过对起伏地形下的两个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及一例实测数据的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反演软件有效。  相似文献   
67.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较高有关。其他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后讨论了大尺度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参考基准的选择问题 ,认为一般情况下 ,应该使用全球解 H文件 ,把平差结果归算到全球参考框架中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95.8”大暴雨过程的全面技术总结,揭示了多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对产生大暴雨过程的贡献,并指出了云团的发生及其发展源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低空急流持续影响所形成的两个中间尺度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69.
介绍Teledyne Benthos TTV-301声学深拖系统的构成、海上作业模式以及声学数据获取方式,以南海某海域实测声学数据为例,对获取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侧扫声呐数据、浅地层剖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取高质量的水深图像、高分辨率的侧扫声呐图像和高精度的浅地层剖面图像。对同一海底微地形微地貌在不同声学影像上的反射标识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声学3D模型,形成海底浅表层的立体探测。实验结果验证了声学深拖系统在海底微地形地貌调查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并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无机材料以兼容性强、耐久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遗址加固,特别疏松结构土遗址加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微纳米Ca(OH)2具有分子结构小、加固效果显著和耐久性好等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为代表,制备密度为1.5g/cm3的疏松土样,采用浓度为5%、7.5%和10%微纳米Ca(OH)2的悬浊液滴渗加固,通过透气性、色差、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测试发现,透气性下降值均在2%以内,5%和7.5%微纳米Ca(OH)2加固后色差ΔEab*均小于4,在一定范围内可接受;其中用浓度为7.5%微纳米Ca(OH)2加固3次后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有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率为9.8%,土的黏聚力增加了34%,内摩擦角提高了9°;土-水特征曲线表明,微纳米Ca(OH)2对土的体积收缩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发现,微纳米Ca(OH)2渗透加固后,在碱性环境下发生了的物理化学反应,在物理层面主要通过填充、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