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ntroduction Study of seismicity indexes and prediction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ith more and more seismicity indexes being presented and de-veloped, a question is naturally put forward that which ones among so many seismicity indexes are dependent and which ones are independent when they are used to describe seismicity chang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correlativities among several non-linear prediction indexes, such as capacity dimens…  相似文献   
82.
Arealtimeprocesingsystemofseismicwavesusingpersonalcomputers—FunctionandcharacteristicsJUNFAN1)(范军)TIANCHANGCHEN1)(陈天长)WEI?..  相似文献   
83.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学报》2004,26(2):211-222
研究了川滇地区强震活动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背景,重点是与川滇、川青地壳块体的关系,认为: ①川滇强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川滇和川青两个地壳块体. 其外侧的中强震活动也明显受这两块体向南东方向滑移侧压的影响;②川滇和川青块体的强震主要分布在边界断裂带上. 块体内部的活断层上也有一些强震或中强震发生. 规模较大的也许是划分次一级块体的边界;③也确有个别强震与活断层关系不明显,表现出地震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复杂性;④这两块体各边界带的地震活动性,包括盛衰交替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也各有特点. 川滇块体东带7级以上地震比西带的多,且最大地震强度达8级,而西带的中强震频度高于东带. 东带的b值低于西带. 无论是地质证据,还是近年GPS观测资料都表明,东带左旋走滑速率都大于西带右旋走滑速率. 川青块体的西边界鲜水河带的地震活动性总的来说高于东边界松潘、龙门山带,且震级越高,差异越大. 前者的b值低于后者. 说明块体各带介质的不均匀性或应力状态是有所不同的;⑤ 川滇和川青块体的边界断裂带在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上都有异常变化. 多数边界断裂带切割了莫霍面,尤以倾滑为主的龙门山断裂带切割得最明显. 典型的走滑型鲜水河断裂带虽无切割莫霍面的明显迹象,但确在不同深度上都是明显的低速异常带.   相似文献   
84.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5.
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不仅强度大、频度高,而且呈现较明显的规律性。笔者在四川省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1974.8),炉霍7.9级地震总结[1]和四川地区的地震活动性[2]中较系统地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重复性、围空性与迁移  相似文献   
86.
四川地区地震活动条带预报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地震局(87)震发科字第105号文,我们承担条带预报方法的研究任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是有别于地震带、地震活动成带转移的一种震兆。笔者曾对四川及邻近地区8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进行了清理和研究。主要结果是:(1)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可分为两种:背景性条带和弱震密集条带。前者由4级以上地震组成,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用于中期预报。后者使用资料的震级下限低,出  相似文献   
87.
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研究》1989,12(1):79-80
历时5天的“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工作会议”于1988年5月22日在成都闭幕。41个三级课题向大会作了报告,展示了这个攻关阶段的新成果,也显示了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一些新进展。这些新进展表现为:1.一批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如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地震序列,震级序列、相关等,按六项基本要求完成了任务。在1983—1985年清理攻关任务中,多数方法着重清理了全  相似文献   
88.
在充分了解地震序列特征的基础上,选出26项地震序列的原始特征。根据这些原始特征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1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无M≥5.0的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22次M≥6.0强震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预报震后趋势判别模型,然后以8次强震序列为例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选用四川地区近20年来多次强震、中强震总结出来的6种地震学预报方法,分别计算每一种震兆异常出现时发生地震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几次已发生的地震前不同预报时间和范围内地震发生的综合概率及概率增益,以及1970—1986年鲜水河地震带北1/2部分每半年时段发生M=5,6,7地震的综合概率曲线,在震兆的相互独立性不完全清楚时,这种曲线对发震可能作相对估计是有用的。在上述震兆条件下,似乎可将半年内6、7级地震综合概率曲线超过0.5作为预测地震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前兆研究的进展,困难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1990,(6):1-6
本文试图从仪器研制,监测、预报和通讯系统建设,排除干扰、识别异常和分析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及前兆机理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简要地总结近十年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进展。又从机理研究、统计检验以及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抑制干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讨论了前兆研究在科学技术上面临的困难,同时分析了当前发展前兆研究面临的经费需求矛盾。最后,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前兆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