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模式识别在强余震等早期综合判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王虹 《地震》1994,(4):1-6
本文利用所收集到的29个6级以上地震序列,探讨将模式识别CORA-3算法用于5级以上强余震或震群或再发生更大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早期综合判断的可能性及具体方法。文中参与学习和训练的25个地震序列中,8个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17个II类序列中有16个被正确识别,只有1个被误判为I类,预报评分V值达0.92。对于留作外推的4个地震序列中,2个II类序列全部被正确识别,2个I类序列,1个  相似文献   
32.
韩渭宾  王维恩 《中国地震》1994,(A00):122-132
本文利用川滇地区11个地震带(区)的资料,以一年为时间窗,半年为滑动步长,计算容量维D0,信息维D1随时间变化曲线,并以其相邻半年D0和D1的差分△D0和△D1,探讨预测下一个半年内本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总的说来,可以得到不同于随机预报的预报评分R值,说明利用容量维、信息维的变化率探讨地震短期预报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33.
34.
用线性预测理论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重对地震的时间、空间序列进行研究,以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进行预报。过去相当多的工作讨论了地震的周期性,地震在空间分布上的填空性及迁移规律问题。引入现代统计方法研究地震的时空序列,就有可能在更一般的条件下对原因和过程都尚未清楚的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出某些数学模型进行外推预测。  相似文献   
35.
韩渭宾  黄圣睦 《地震学报》1983,5(3):280-286
本文根据鲜水河断裂带自1900——1981年5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6.5级以上地震的极震区或地震地裂缝带的展布,以及1967——1981年各次强震的余震分布,提出道孚——乾宁间出现缺震段.从弱震活动和地形变资料分析,认为这个缺震段不象是一个蠕动段.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地震活动空区,至少是一个第一类空区.根据统计关系推断,未来强震的最大震级可达7(1/2)级左右.   相似文献   
36.
韩渭宾 《四川地震》2004,(4):1-3,16
本文阐述了震情会商的意义,强调凡责任重大的经验性预报都得会商.并根据经验,分析了会商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与主持会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7.
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完成的穿过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了川西高原的地壳结构具有地壳增厚(主要是下地壳增厚)、地壳平均速度低等特点,显示地壳的缩短与增厚的碰撞变形特征。根据川西高原上设置各爆炸点的记录截面图共同呈现PmP(莫霍界面反射波)弱能量的特点,推断在川西高原的下地壳介质具有强衰减(Qp=100~300)的性质。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宽频带地震台站的面波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在周期T=29.2s和T=42.9s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图上,显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包括川西高原)呈现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多方面的结果表明,地震学方法为当前流行的下地壳流动模型提供了深部证据。  相似文献   
38.
地震学异常综合预报判据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报告是“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攻关研究”的三级课题,并按二级课题提出的要求,主要以四川地区资料为例,重点研究中期与中短期预报中的地震学异常及其综合预报。为此,尽量吸收经清理对预报效能讨论得比较清楚的单项方法。在长期和中长期预报和震后趋势判断方面,尚未组织专题清理,除少数方法外,也介绍了一些没有讨论预报效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三十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工作者对著名的四川鲜水河断裂带所进行的大量的、多手段的综合考察和监测预报分析研究的基本概况。从该断裂带的构造运动及其力学性质、强震 P 波初动解、地震活动盛衰交替性、强震复发周期短、与附近地震带地震活动有相关性等诸方面,归纳了一些多年来研究分析的初步认识。并根据许多人建议应在鲜水河断裂带建立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的试验场,而为此提出该断裂带所具有的三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关于强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报道逐渐增多,有关空区的研究逐步深入。与此同时,在地震空区的研究和预报实践中,人们也遇到不少麻烦。无震空区,即出现空区后并不发生强震的现象,就是最麻烦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空区的概念从板块边缘大震的空段扩展到板块内部,从使用强震资料确定第一类空区扩展到使用中、小地震圈定第二类空区以后,碰到这种问题的机会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