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99篇 |
地质学 | 1篇 |
出版年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本文对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半年内是否能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多因子模糊聚类分析。介绍了应用系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根据各单项预报手段预报效能的清理结果,选用了9项地震活动性及前兆手段为指标,分别建立了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31个时段的半年预报样本。利用这些样本分别对两地震带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判断,并对其预报效能作了评分。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预报的预报评分值明显高于各单项手段的预报评分值。 相似文献
3.
1985年作者曾完成“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模式识别”的研究。本文首先使用当时选定的九个原始特征、示性特征判别阈值和投票阈值,将模式识别方法用于近几年对这两个地震带的预报实践表明,按识别结果作出的预报是正确的。本文在原来基础上又增添一个新的原始特征——“断层面总面积∑E(2/3)”,重新求证最佳判别阈值和投票阈值,最后得到了更加稳定的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4.
5.
强震前可能出现地震活动空区是最早被人们注意到的震兆之一,也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一种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虽然有关空区的震例报导逐渐增多,但是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要在大震前很确切地圈出一个空区很不容易;震后总结,不同人划的空区也不大一样。原因之一,是空区起止时间很难确定。有人取一定时间间隔(如2个月)为步长、对一定时段(如1年或2年)作震中分布图,以便客观寻找空区。可是,实际上我们取 相似文献
6.
一、对地震综合预报认识的回顾虽然地震综合预报与单项预报几乎同时产生,大体平行发展,但是对于综合预报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的基础是什么,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认真讨论。这也许与我国地震预报实践主要是从1966年邢台地震的强余震预报开始,恰逢我国政治上十年动乱有关。当时,大震频繁,社会强烈要求地震预报,党和周总理关心地震事业的发展,可是国内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四川五个地震带的5种地震活动性预报因子为例所作的初步应用试验表明:多因子综合综合法的预报效能明显优于单因子的预报效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中期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年多对四川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前兆研究进行清理,就以下几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地震空区 笔者和席敦礼采用从R-t图寻找平静段,再在相应时段震中分布图上结合构造条件圈定平面空区的办法,对1970年7月到1983年6月四川地区有资料的16组5级以上地震前是否出现空区进行了清理,结果有10组在震前出现空区,占5/8,2组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空区,5组6.0—6.9级地震中,有4组震前出现空区。根据空区形成过程,可分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特征与地震活跃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地震活动演化的统计判据,本文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展示地震时序谱之涨落谱,以分维函数法判断最小邻间距(NNS)分布的Poisson性,然后采用MKS无参量法判别涨落谱之统计稳定性,确定NNS分布的转变区,具体研讨了四川、云南若干震区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分布,发现地震活跃期到来时NNS分布表现出非Poisson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改变和调节时序数据样本集之震级下限,并逐段前推进行统计计算的方式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客观地确定了这些震区地震活动时序涨落谱统计特征的转变期,使根据该统计法判断地震活跃期的方法论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