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奉化-丽水-庆元断裂是浙江省内一条重要的北东走向断裂,自北向南穿越了浙江省大部地区,研究其活动性能为划分浙江地区潜在震源区以及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等大量工作,结合对该断裂附近历史地震及现代小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该断裂的宁波段、庆元段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层,具备5~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其它地段地震构造相对稳定,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2.
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台北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99.3±8.7Ma,代表了岩浆侵入到上地壳的年龄;其中所含的暗色微粒包体形成时代为301.5±6.6Ma,与寄主岩石的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完全相同。结合野外、岩相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偏基性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质岩浆并非有直接成因联系,包体可能是由过冷的镁铁质岩浆混入到花岗闪长质岩浆中发生快速冷凝,然后被花岗闪长质岩浆携带、侵入到上地壳中形成的。因此,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才能够具有相同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二台北岩体与东准噶尔广泛分布的以碱性花岗岩为代表的后碰撞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形成时代,乌伦古-斋桑泊断裂北侧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和断裂南侧的碱性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的形成时代非常相近,应该是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无法区分出先后顺序。而这些岩体普遍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正的ε_(Nd)(t)值,表明它们都是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3.
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产出在华北北部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之中,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 碱性长石 纳铁闪石 霓辉石 钠铁非石±星叶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硅钛铈铁矿等。晚期的伟晶岩囊状体由颗粒粗大的石英、碱性长石和纳铁闪石等组成,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T=200±16Ma,(~(87)Sr/~(86)Sr)_i=0.705±0.008,MSWD=11.2,代表冷却年龄,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20±1Ma,代表岩体侵位时代。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以A/CNK<1和A/NK<1,Al_2O_3、MgO、CaO和Ba、Sr含量低,全碱含量、MnO和Rb、Ga等含量高,负Eu异常特别显著等为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完全符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光头山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地区早中生代后造山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光头山碱性花岗岩的ε_(Nd)(T=220Ma)平均值为-8.9,明显高于华北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的范围,而冀北地区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地体虽具有大陆地幔的特征,但未经历过部分重熔,表明至少前寒武纪下地壳不可能是岩浆主要的或唯一的来源同样,现今华北下地壳由于时代较新,也不可能成为岩浆的源岩,对比时代相近的超镁铁岩和煌斑岩的Nd同位素特征,推测最可能的源区是1.8~1.9Ga形成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光头山碱性花岗岩和华北北缘早中生代侵入岩带规模很大,以富集地慢来源的岩浆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岩浆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强度,如果130Ma前后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之时,是岩石圈减薄已经达到最大程度之际,那么,此前一定时间段内的幔源岩浆活动都有可能与岩石圈减薄从开始到鼎盛的过程有关,所以,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是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早期阶段的产物。与岩石圈减薄过程有关的早中生代岩浆活动还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阿拉善北部形成了后造山A型花岗岩。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相关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在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分布,表明当时岩石圈减薄过程可能并没有涉及到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只有到了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圈减薄过程才在更大的区域内广泛发生。所以说,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是在时间上从早中生代就已经开始、在空间上从华北北缘-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开始向外逐渐扩展的一个深部过程。这个深部过程对应的地表表现是,先在华北北缘和中国东北东部地区形成规模很大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带。而后,当岩石圈减薄过程扩展到整个中国东部时,岩浆活动才达到鼎盛时期,这可能就是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深部原因所在。而以富集地幔源区为主的岩浆活动还导致了华北北缘地壳垂向生长。  相似文献   
994.
钛闪石的高压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辐射EDXD方法和DAc高压技术对采于新疆天山碱性玄武岩地幔捕虏体中的钛闪石进行了原位高压(达25.4GPa)结构研究:在室温下,随着压力的增加,钛闪石的轴长a、b、c被逐渐压缩;当压力为18、9GPa时,钛闪石可能由于“脱水”而导致结构发生相变,此相变应属于可逆的二级相变。结合钛闪石的地质产状,我们认为,钛闪石在上地幔一定深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是上地幔中重要的含水矿物相之一,其被携带到地表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本文的结果对某些含钛矿物的高压行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水体的环境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中陆源生物占优势,低等水生生物也有大量的分布。油气为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的转化产物,坳陷具有良好的成烃潜力。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因此,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反之,则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的地质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根据岩性和Mg#的不同,可分为辉绿岩岩墙、高Mg#闪长玢岩岩墙和低Mg#(石英)闪长玢岩岩墙等三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形成岩墙群的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原始玄武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但同时还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致使克拉玛依岩墙群具有较典型的AFC过程的成因特征。克拉玛依岩墙群形成于新疆北部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作为地壳垂向生长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爆破地震效应数据处理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破及打桩振动地震效应实测数据,讨论了实测数据拟合K值与国家标准规定K值差别较大问题。结果表明:药量对反演安全距离无影响;爆破K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测点之间传播介质不均匀,近爆源测点介质致密,远离爆源测点介质疏松所致。  相似文献   
998.
地下空间形态描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工程施工、开发地下资源(包括开采地下水)都会引起地面发生沉降,导致位于地面的城市、交通线路及水体随之沉降。这种工程性沉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下出现了空间,而非层状(即不规则形状)空间环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与层状空间环境的地面沉降机理不同。当地下出现非层状空间环境时,目前还没有实用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否则,把非层状地下空间简化为层状情形进行处理。基于地下出现褶皱层状空间环境时的地面沉降规律,研究非层状地下空间形态的表述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从三个方面概述了8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状况、(1)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移民的数量与趋势。(2)迁移的原因及三种不同类型的移民。(3)从迁出国和迁入国两方面考察了迁移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吴冲龙  韩志军 《地球科学》1994,19(4):471-481,T001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河南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支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