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近据有的台站反映,由于调换现用气压表或气压表器差值改变后,本站气压订正简表(以下简称“气压简表”)未进行相应的变动或变更错了,影响测报工作质量。除建议各台站应对现用“气压简表”进行一次认真的审查外,现将我省过去所采用的“气压简表”的  相似文献   
962.
利用平流层探空资料和ECMWF的ERA-40、ERA-interim格点资料分析了近62年的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的年代际特征。分析表明QBO周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且平均周期较长(短)的时段,其变化幅度较小(大)。QBO的振幅存在10~15年的年代际振荡,并与QBO周期存在着明显的反相关关系。此外,QBO振幅在10~30 hPa存在增强的趋势,而在中低层则为略微减弱的趋势。从关于赤道的反对称纬向风场可发现,QBO中心存在着偏离赤道的年代际变化,东风中心偏移赤道的方向基本与西风中心的偏移方向相反,即东风中心偏向某一半球时,对应的西风中心则在另外一个半球上。  相似文献   
963.
总结网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实现功能、简单介绍设计过程,实现网络数据库自动更新,简化了网站日常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64.
针对带状复杂区域的倾斜摄影外业影像采集的数据冗余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带状复杂区域的倾斜摄影航线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前期勘测成果以及高清卫星影像数据,较好地确定了精确的测区范围并获取了测区的点、线、面等GIS空间数据;建立了以航线数目为目标函数的数学优化模型,并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对航线数目和飞行参数的快速求解;基于CAD、GIS以及大疆智图插件和开发接口进行航线规划和飞行设置,实现了数据的交换融合。该文以云南某道路工程项目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引入较为成熟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建立起航线数目和航线规划参数之间的联系,对参数进行科学量化和约束,降低对工程经验的依赖。基于该模型建立的航线比常规航线规划软件所规划的航线节约了10%的飞行时间,影像照片数量上减少了9%,综合采集效率提升9.5%,所建立的倾斜摄影实景模型分辨率和精度均符合规范和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965.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核二维主成分分析(K2DPCA)高光谱遥感图像降维方法,该方法通过标准核二维主成分分析消除了遥感图像各波段列间的相关性,利用列二维主成分分析在核二维主成分的行方向上进一步去除相关性,实现了遥感图像在空间维上的双向降维,并得到各波段的主成分,重建原始图像。采用AVIRIS和HyMap两种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重构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图像压缩比,在遥感图像降维中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966.
探究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潜力,为构建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提供新思路。选取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信息,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共提取6个植被指数、4个波段值、8种纹理特征,筛选出9个与实测碳储量相关的遥感变量,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方程对单个高相关变量和多个相关变量进行建模,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模型代入4种纹理窗口(3×3、5×5、7×7、9×9)。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之间,具有较强的共线性,单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低于多变量模型;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与决定系数R2对4个窗口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模型在5×5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好(R2=0.73,RMSE=0.5),3×3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差(R2=0.64,RMSE=0.8),将所有估测模型进行比较,在纹理窗口下模型精度提高了0.11。利用5×5窗口下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对研究区碳储量进行估算,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碳储总量为1.06×104 t,总体平...  相似文献   
967.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径流的极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区近20多年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 研究了河源区冰川、季节积雪和夏季降水等形成径流极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对其产生过程及其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春季(5月)1号冰川水文点和空冰斗水文点极大值径流呈现出轻微增大的趋势, 总控水文点表现为减小的趋势; 夏季(6~8月)径流极大值变化显示, 空冰斗和总控水文点有增大趋势, 1号冰川水文点总体为轻微的减小趋势. 春季径流极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夏季极大值径流是气温和降水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极小值径流主要源于大降水(雪)后的相对较低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8.
爆破地震效应数据处理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破及打桩振动地震效应实测数据,讨论了实测数据拟合K值与国家标准规定K值差别较大问题。结果表明:药量对反演安全距离无影响;爆破K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测点之间传播介质不均匀,近爆源测点介质致密,远离爆源测点介质疏松所致。  相似文献   
969.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准确的径流预测对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采用赣江流域外洲、峡江以及栋背水文站的逐日流量以及CN05.1日降水数据构建3个不同面积流域的径流预测模型,并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分析:模型的有效预见期与不同流域平均产汇流时间之间的关系,有效预见期内LSTM径流预测模型精度与记忆时间之间的关系,不同长度的预见期与模型最佳记忆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LSTM径流预测所需的记忆时间与流域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降水和前期径流情景下的径流预测效果最好,当预见期为1 d时,外洲、峡江、栋背站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可达0.98、0.96以及0.90;且其有效预见期与仅考虑降水信息的有效预见期相同,均与流域平均产汇流时间相近。(2)随着预见期的延长,不同情景下的预测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仅考虑前期径流情景的下降率最大,说明降水信息较前期径流对径流预测效果的提升更重要。同时,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相同预见期内径流预测精度均有所提升。(3)当预见期相同时,随记忆时间的延长,不同径流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先上升至最高,接着具有下降趋势,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且在有效预见期内,随着预见期的延长,最佳记忆时间均有增大趋势,当达到最长的有效预见期时,对应的最佳记忆时间均为14 d。此外,在赣江流域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LSTM的最佳记忆时间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流域的径流预报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推求其他流域采用机器学习进行径流预测所需的最佳记忆时间。  相似文献   
970.
利用渭南市11个县(市、区)气象站1971—202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标算法,得到渭南各县(市、区)高温天气综合强度等级划分阈值,并根据单站高温过程阈值,确定出区域性高温过程强度等级以及全市性高温过程强度等级定量化评估方法,分析了渭南市高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南市高温频次、强度总体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南部的华州、临渭、华阴是高温事件高发的关键区域;渭南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跨度为4月中旬至10月上旬,6—8月高温最多,占全年的939%,其中7月下旬各个区域的高温日数达到最多,往后逐渐减少。(2)20世纪70年代以来,渭南高温过程呈现出增长趋势,80年代至今,高温过程逐渐增多,过程极值和高温等级增高,高温有出现时间趋早和结束时间趋晚的变化特征。(3)对提出的单站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指标计算方法、区域性和全市性高温过程强度等级确定方法,进行检验和业务试用评估,其对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进行合理排位,结果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