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2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129篇 |
地质学 | 588篇 |
海洋学 | 166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69篇 |
自然地理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潮流脊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条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重点讨论了潮流脊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条件.1-3.5节的往复潮流和丰富的松散沉积是潮流脊发育的动力和物质条件,它形成的动力机制类同于顺直河流.在脊间槽道中,潮流以双向螺旋流的形式运动,即在水体向前运动的同时,于槽道中央下降刷深沟槽,而在两侧上升堆积沙脊,直至地形、动力和物质三者取得平衡为止,潮流脊通常分布在河口、海湾及海峡口等水深浅于35米的浅海近岸地区. 相似文献
152.
153.
连续降温对大菱鲆成鱼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连续降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成鱼血清、肝脏及肌肉能量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作者将大菱鲆从正常养殖水温18℃快速、连续降温至1℃,并在18℃、13℃、8℃、5℃、3℃和1℃共计6个温度点取血采样,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以及肝脏中的糖原和肌肉中的乳酸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温度降低,大菱鲆的血清TP浓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3℃和3℃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B浓度则呈现升高趋势,在3℃时显著高于1℃(P0.05);血清TC浓度呈现升高趋势,且3℃时显著高于18℃(P0.05);GLU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尿素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8℃时显著高于1℃(P0.05);肝糖原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8、5、3℃实验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P0.05);肌肉中乳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5℃时显著高于18℃(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8~8℃时,降温对大菱鲆体内代谢影响不大;当温度降到8~3℃时,大菱鲆体内开始出现应激反应;当温度继续降低至1℃时,大菱鲆体内的各种代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分析各温度下的代谢指标得出结论,3~1℃温度区间与大菱鲆的生态冰温点比较接近,可以在此温度区间附近进一步进行无水保活的探索,在保证大菱鲆无水运输可行性的基础上优化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54.
全球变化影响下青岛海岸带地理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近50多年来青岛海岸带地区的地理环境要素发生了许多超常的变化。其中,年平均气温1991-2002年比20世纪50年代上升了0.94℃,同期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上升了2.18℃,≥10℃的天数由每年207.6d增至218.5d,近海年平均海水温度在20世纪60年代为13.45℃,而1991-2002年为14.20℃,上升了0.75℃。海岸沙滩侵蚀加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灵山湾每年蚀退达7m;胶州湾面积由1952年的559km。缩减为2002年的382km^2;滨海漏湖湿地几乎全部消失。由于海岸带气候和水温的变暖使研究区动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如茶树从南方引中成功并形成产业,一些本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越冬的鸟类(如大天鹅)已迁至山东半岛越冬;某些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海洋动物也频现青岛。 相似文献
155.
地表剥蚀、下地壳流变与造山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圈的流变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是地球科学新理论、新观点的重要渊源。最近的研究表明,下地壳普遍存在的韧性流是造山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下地壳物质层流变作用机制的调节下,地表剥蚀作用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地表夷平的因素,它还能打破地壳动力学和热力学平衡,引起地壳内物质和结构的重置,进而促成山脉的加剧隆升;地表剥蚀作用的强度既受控于造山带的抬升,也受制于地球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天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山脉的隆起、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变质作用以及相关的构造活动为例,说明在造山过程中,尽管传统意义上的造山作用与地球内部动力过程,即构造作用有密切联系,但是与构造运动的时空尺度不同,地表剥蚀作用也能够在相对较小的时空尺度内,通过影响和控制造山带下地壳的韧性流动,成为地壳抬升和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动力因素。对地壳的流变特性和变质变形研究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6.
中国西南天山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根据区域构造判断,邻区新确立的吉尔吉斯-帖尔斯克伊古洋及其伴生的陆缘向东延到了中国的西南天山,它应从比依克-那拉提山的北缘通过。从晚里菲纪到早奥陶世早期,是该古洋从裂谷发育到成熟大洋的时期,这与罗丁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时期相当。而由阿兰苏依岩系代表的塔里木陆缘裂解和南天山古洋开始发生的时期看,也与罗丁尼亚超大陆的解体时期大体相当。文中阐述了邻区南天山研究的近年取得的新认识。基于作者对我国西南天山的认识和参考邻区南天山的新资料,建议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界线划在中天山的南缘。 相似文献
157.
158.
深圳海域弧菌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104,8.89×102CFU/cm3;在西部海域秋季的略高于春季的,其均值分别为5.09×102,2.66×102CFU/cm3;弧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大亚湾(4.40×104CFU/cm3)。弧菌的优势类群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ibrio gigantis类似种和V.splendidus类似种,秋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natriegens类似种;V.alginolyticus类似种是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类群,其数量春季高于秋季的。弧菌种类、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细菌总数、Chl-a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盐度为弧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9.
160.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人血、内脏及其它生态环境样中的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硒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已非常引人注目,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血^[1]及土壤样^[2,3]中硒已有过报道。我们曾用本法分析过小白鼠肝胃中硒。最近应肿瘤治疗及预防之需,研究了人体全血,膀胱病灶和病周组织中硒的测定。从土壤植物标样的分析数据及与催化极谱法测硒的对照结果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