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华南沿海红树林海岸沉积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沉积物是红树林宜林环境指标之一。对香港汀角红树林海岸沉积物进行了分析。并与广东深圳,广西北海等地的红树林海岸沉积物进行了比较,汀角红树林潮滩以砂和砾为主,且潮滩各带皆为混合滩,白滩则属沙滩,北海红树林潮滩亦以砂,砾为主;深圳则以粉砂,粘土为主,红树林使潮滩上细粒物质含量增加,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由陆向海降低,三地红树林潮滩沉积物分选性都是差到很差,红树林不仅可在粉砂,粘土含量较高的潮滩上生长,在砂和砾  相似文献   
132.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P从10增加到90,对细胸生长的影响不大,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左右。16:0、16:In-9和20:5n-3(EPA)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的70%~80%。在培养基N/P〉20时,20:50n  相似文献   
133.
INTRODUCTIONPhycobilisomesarephotosyntheticantennalapparataofcyanophytes,rhodophytes,cryptophytes,andcertaindinoflagellates,andarecomposedofphycobiliproteinsandlinkerproteins,whilephycobilip roteinsconsistmainlyofphycoerythrin (PE) ,phycocyanin(PC)andallop…  相似文献   
134.
8种抗生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株有毒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 Balech)进行了8种抗生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金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和链霉素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藻对抗生素较为敏感.其中的5种: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和金霉素,对藻8d比生长速率的EC50分别为2.45μg/cm3,25.2μg/cm3,7.95μg/cm3,285u/cm3,58.7μg/cm3,可用作该藻基因工程的选择压力,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以作为基因工程阳性选择标记基因,应用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操作研究.新霉素和链霉素对A.tamarense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可以用于藻株无菌化培养而应用于甲藻产毒机制和赤潮爆发机理的研究,还应用筛选出的抗生素对藻培养物进行了除菌实验.  相似文献   
135.
大兴安岭地幔橄榄岩中熔体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颗粒内部熔体产状(囊体、包裹体和反应边)和成分(低硅熔体和高硅熔体)的多样性,初步讨论了不同熔体的成因。低硅熔体囊体是在地幔深部玄武岩浆与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发生交代反应的产物,斜方辉石反应边的高硅熔体是橄榄岩被捕获上升过程中玄武岩浆与斜方辉石反应的产物,高硅熔体包裹体是地幔中存在的交代熔体。  相似文献   
136.
Simulate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especially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the regional hydrologic budget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to June 2008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high-resolution (4-km grid spacing)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WRF v3.2.1) model with explicit cloud microphysics. The model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Department of Energy (NCEP/DOE) Reanalysis 2 data. The model precipitation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3B42 produ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RF simulations can reason- ably reprodu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aily mean precipitation and rainy days. However, the simulat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rainy days showed an overestimation of light precipitation, an underestimation of moderate to heavy precipitation, but a good represent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e downscaling approach was able to add value to the very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ocean since the convective processes are resolved by the high-resolution cloud-resolving model. Moreover, the water vapor budget analysis indi- cates that heavy precipitation is contributed mostly by the stronger moisture convergence; whereas, in less convective periods, the precipitation i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surface evaporation. The simulated water vapor budgets imply the importance in the tropical monsoon region of cloud microphysics that affects the precipitation, atmospheric latent heating and, subsequently,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37.
13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建立了食品中多组分嘌呤含量测定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分析方法,对几种主要食品中的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水-甲醇-冰乙酸-10%四丁基氢氧化铵(V/V/V/V,879/100/15/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时4种嘌呤可完全分离。测得4种嘌呤物质的回收率在91.8%~108.7%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5%。不同种类食品中嘌呤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肝脏、动物肌肉、果蔬、菌类和蛋类。  相似文献   
139.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增汇潜力及其定量认证研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急迫需求,更是地球系统碳循环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在过去20多年的碳管理实践中发展了许多增汇技术,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的科学概念、以及碳汇计量和认证的方法。但不同行业、不同学科在各自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十分混乱的。本文从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本概念出发,系统性地阐述了生态系统固碳量、固碳速率、固碳潜力等相关概念;并根据增汇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分析了现实固碳潜力、社会经济固碳潜力、技术固碳潜力和理论固碳潜力、以及《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固碳潜力等相关概念;最后阐述了碳汇定量认证、分析和评价的时间连续清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参照系法、限制因子分析法等碳汇定量认证方法的科学基础、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对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的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开展系统性的探讨,期望能够引起中国学术界和相关行业部门的重视,推动碳汇相关概念使用的科学化和碳汇定量认证标准化,为中国固碳速率、增汇潜力的计量、报告、认证和核查方法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潜力定量认证的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外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增汇潜力计量方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计量方法,CDM(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的计量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碳汇计量等方法,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方法仅适用于国家范围的碳汇计量,对于区域碳汇计量却十分粗略。CDM造林再造林项目仅局限于森林管理等项目,而未涵盖将来可能列入碳汇目标的其它生态系统增汇管理措施。目前,关于森林、草地、农田等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汇计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体系。本文对IPCC国家尺度的碳排放和陆地增汇技术评估方法体系、土地利用对陆地碳源汇影响的评价方法、以及人为管理措施下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效应计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每种计量方法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期望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增汇潜力的计量、报告、认证和核查方法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