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豫皖交界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果胜  段翔 《现代地质》1997,11(2):229-236
豫皖交界地段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合肥盆地的南缘。该区中新生界划分方案不一。通过超覆不整合的厘定及区域对比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上侏罗统金刚台组,下白垩统段集组、陈棚组,第三系戚家桥组和第四系。中新生界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洪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来源是沉积区南侧的大别隆起和向北逆冲的浅变质岩带。其盆地类型为复合盆地,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而盆地的性质则发生了从前陆盆地向断陷盆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82.
提要:安徽逍遥钨多金属矿床是江南隆起带的一个W-Ag-Zn-Pb-Cu-Mo矿床,钨多金属矿化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产于岩体接触带附近。该矿床的方解石δ13C特征表明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同时少量碳可能是具有大气降水来源的地下水从地层中淋取而来。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磁黄铁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之间硫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其硫源来自岩浆,在成矿过程中受到了部分围岩地层硫的混染。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其参数综合分析,表明铅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整体上显示下地壳来源特征,具有壳幔混源特点。碳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燕山期逍遥地区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从而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3.
冰芯所记录的积累量是恢复高山区过去降水变化最可靠的指标。2006年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粒雪盆海拔5040 m处钻取了的一支20.12 m的冰芯,利用其年积累量估算了1960-2006年期间的冰川区降水量,结合2010年实测资料,分析了这一时期降水变化特征并研究其与周边其他地区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中,高山冰川区降水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960-1980年,降水量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1980-2006年表现出明显减小趋势。重建的冰川区降水量变化与临近低海拔区的肃北气象站降水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619(P0.001),而量级上高山区是低山区的约3倍。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降水与周边的敦德冰芯同期的累积量、树轮重建降水、青藏高原东北部多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以及临近区域格点PDSI干旱指数变化对应较好。此外,近50年来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及毗邻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关系明显,反映了该地区高海拔大气降水变化很可能受ENSO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不仅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且对传统的二级处理难以去除的氮磷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的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讨论了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外界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及氮磷去除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决定了对于生物的有效性。自然界的重金属元素参与生态迁移能够被生物吸收利用的部分为生物有效态。土壤重金属可交换态的研究可以为其生物有效态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对于土壤中砷、汞、铬、镉、铅和铊的酸溶态、络合态和盐溶态这几种单一提取方式的可交换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以其提取效率高的为有效态的表现方式,以p H值7.5为土壤酸碱度的界限,建立了土壤中的砷、汞、铬、镉、铅和铊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分析方法。本方法的Cr的方法检出限为4.65ng/g;Cd的方法检出限为0.49ng/g;Pb的方法检出限为9.73ng/g;As的方法检出限为21.89ng/g;Hg的方法检出限为0.30ng/g;Tl的方法检出限为0.54ng/g。采用GBW7412,GBW7413,GBW7416这三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样品测得的方法精密度范围6.01%~19.3%。本方法适用于土地质量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文宏 《吉林地质》1997,16(3):27-30
以荒沟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为基础,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及异常特征,矿床地表及深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原生异常元素分带性规律。初步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若干地球化学及异常指标,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87.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及土城子组脆韧性变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计东  李翔  李广栋 《中国地质》2002,29(4):392-396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域上位于“尚义-平泉”大断裂带的中段,属燕山期板内造山运动产物。发育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北侧,由两条主断裂控制上、下两个推覆体由北向南依次逆冲,原地系统由中生代土城子组及以下地层构成。根据对断裂带中同构造期的石英正长岩脉的样品K-Ar法测年,获得同位素年龄为(16.1±2.3)Ma,故认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应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中生代地层中局部形成脆韧性变形带。  相似文献   
88.
基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地震、钻井、录井和古生物资料分析,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结合下白垩统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特征、气候周期性变化特征等,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指出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电性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根据车排子地区特定的缓坡斜坡构造背景,建立起无坡折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型,将三级层序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以粗粒扇三角洲前缘和细粒滨浅湖沉积为主,湖退体系域则发育粒度相对较粗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研究区沉积演化旋回性特征明显,幕式构造运动和古气候旋回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主洼的物源转换规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珠琼运动一幕晚文昌期主要为风化酸性火成岩,缓坡处文一、二段顶部出现中性火成岩成分;珠琼运动二幕恩平组在主洼中部和东部主要表现为中性火成岩风化产物,28洼恩四段底部由长英质变为中性岩母岩,洼陷西部则未出现中性岩母岩,珠海期由酸性火成岩向石英岩母岩成分过渡。基底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存在珠一坳陷内低凸起酸性花岗岩和坳陷南部隆起带中性花岗岩两类不同局部物源区,文昌期珠一坳陷内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区,在珠琼运动二幕时洼陷中部和东部物源区发生转换,物源来自珠一坳陷南部东沙隆起带,洼陷西部物源在恩平期没有转换,直到珠海期南海运动时与中、东部共同转变为接受北部统一的区域物源控制。洼陷不同部位物源转换存在差异,说明珠琼运动两幕之间存在物源的继承性发育,但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0.
选用新型耐腐蚀、耐酸碱HT812高温结构胶对刚玉陶瓷膜管-20﹟钢进行连接,在常温和700 ℃下对粘接试样进行了抗拉强度测试,用XRD、SEM等方法对刚玉陶瓷膜管/胶粘剂/金属粘合部分的微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刚玉陶瓷膜管与金属套接接头界面镶嵌致密,无缝隙气孔.在常温下抗拉强度达到17.57 MPa;在700 ℃下为22.50 MPa,高温下粘接试样的抗拉强度比常温下提高4.93 MPa.这说明在常温及高温工况下均可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