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发射“阿里朗 2”(以前称“韩国多用途卫星 2”)遥感卫星一事签署了一份价值达 1,6 85万美元的合同。这颗卫星将于 2 0 0 4年用“长征 2号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 ,该卫星正由欧洲的Astrium公司和以色列的光电工业公司制造 ,它将提供 1m分辨率全色和 4m分辨率的多谱段地面图像。(椐SpacefliteJuly 2 0 0 1)中国将发射韩国Kompsat-2卫星  相似文献   
82.
一、雨情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990年3月下旬,武威地区出现了一次强连阴雨(雪)天气,其中3月26日全区中—大雨(雪)。过程降水量见表1。表1 3月22日至28日各站降水量(mm) 这样强的连阴雨(雪)天气在武威近40年来尚属首次。由于正值春播期间,连阴雨(雪)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同影响。据调查,这次过程造成全区基本播种完毕的川地和浅山地,农田板结、粉籽,特别对湖区的农田危害更大;而对民勤、古浪等还未下种的滩旱地和山地却增加了土壤墒情。有利于播种。  相似文献   
83.
84.
在1979年夏末,15°N以北的欧亚地区温度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300mb上,大约8月23日欧亚地区沿 20°—25°N平均的纬向平均温度急剧地减小。南亚(50°—100°E)夏季风的撤退是造成这种纬向平均温度减小的重要原因。300mb纬向平均温度的突然减小在8月18日也发生在中纬度大范围地区(40°—55°N),这比南亚夏季风的撤退约早5天左右。 在夏到秋的过渡时期,南北方向垂直环流的强度和位置在欧亚地区也经历了明显变化。在20—25°N,过渡时期(8月18—27日)纬向平均的上升气流明显减弱。减弱的综向平均加热率可能是造成这种减小的主要因子。在45°N,过渡期纬向平均的下沉气流和冷却(辐射)率显著增加有关。 在15°N附近,300mb近于以40天周期准周期地脉动。这种脉动似与40天过滤的绝热冷却(加热)和欧亚平均经圈环流有关的非绝热加热(冷却)之间小的不平衡有联系。  相似文献   
85.
本文应用从卫星观测到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所得到的气候学特征与其他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所得到的前六个分量可分成两类,前三个分量属于稳定型,即它们的年际变化很小,很好地描述了低纬大气环流的季节特征.后三个分量,虽然它们的方差总和才12%,但具有很大的年际变化,是明显的不稳定型,它们较强的距平对流和下沉中心,太多在赤道附近,而且成对出现,这说明环流的异常与低纬沃克环流的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之结果再一次证明,对于低纬大气环流的研究,地球向外长波辐射资料是一种很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86.
1.引言夏季风似乎是一连串极其复杂的事件,天气和环流系统的分布都发生重大的变化。印度和东南亚降水资料的研究指出,这些变化有较长的周期(>10天)。在季风活跃期出现成群的季风扰动,季风区广泛下雨并在季风扰动的南部,雨量超过平均值。在季风中断时,没有季风扰动形成。季风区大部分地区(除喜马拉雅山麓和印度半岛南端外)降水低于平均值。有关季风扰动、发展及其与季风环流相互作用的机制,现在还没有能清楚说明它的理论。我们可以推测季风扰动的活跃性和与之联系的降水,是由比季风扰动尺度还大、周期还长的季风变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87.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北极涛动指数和河南省近50多年来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时频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气温和北极涛动都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且各周期分量的强度不同。北极涛动指数具有2-4 a、8 a左右年际尺度和12-25 a、35 a以上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振荡;河南气温存在准2 a、4 a、6-8 a、10-20 a、28 a和35 a以上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AO振荡过程影响河南省气温变化的时频结构,且主要表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  相似文献   
88.
1959-2003年中国天山积雪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天山山区17个气象站1959-200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天山山区冬季(12-2月)气温、积雪变化趋势特征, 并采用Mann-Kendall统计量对最大积雪深度的变化进行了突变检验,通过GIDS插值方法和DEM数据计算了它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44℃/10 a,与北半球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最低气温的增加更为明显,其倾向率为0.79℃/10 a。45 a来天山山区最大积雪深度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15 cm/10 a,检测表明,最大积雪深度在197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与多年平均相比,积雪深度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西天山地区的昭苏、尼勒克,分别增加了39.3%和39.7%。天山山区积雪变化以2.8 a左右的周期为主。另外,积雪日数的增加主要出现在≥10 cm的积雪深度上;积雪初、终日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前或推迟。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东海产长木叶鲽的年龄与生长等生物学特性。样品取自1996 年4 月~1998 年11月,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在长崎鱼市场上岸的渔获物共2 584 尾。采用耳石进行年龄鉴定。体长与耳石径的关系,雌雄间有显著性差异。耳石上轮纹每年1~3 月份形成一次。周龄的推定体长,5+ 龄以上,雌性偏大  相似文献   
90.
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质时期第四纪(距今250多万a)以来黄土高原演变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关系可归纳为:①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中国大陆一系列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所引起的强西风气流把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带到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③现代季风是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的产物,但随着青藏高原高度不断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黄土高原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植被种类和分布发生调整;④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波动的适应具有重复性,即植物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生长区域南北移动;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更新世时期主要是自然侵蚀造成的,全新世时期在遵循自然规律继续进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影响,使之呈现加速发展的特点;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地质、降水、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差异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