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时变涡动输送和阻高形成──1980年夏中国的持续异常天气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吴国雄  刘辉  陈飞  赵宇澄  卢莹 《气象学报》1994,52(3):308-320
1980年6至8月发生在中国的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南方低温洪涝及北方高温干旱天气与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在东北亚持续发展维持有关。本文研究了时变天气系统的输送过程在强迫阻高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源于欧洲强斜压带上的天气尺度扰动在东传过程中出现动能转化。这种转化满足双向法则:在向小尺度系统转化的同时,还向时间平均西风急流及大尺度的阻塞系统输送能量。位涡分析也表明,天气尺度系统维持着急流轴南侧的反气旋式平均位涡和北侧的气旋式平均位涡,并在急流分流区下游激发出高纬强烈的反气旋性涡度增长和相应的正变高。研究表明,这种波流相互作用激发阻高增长的过程比著名的1976年夏西欧阻高的发展还强烈得多。因此,在研究中国北方的持续异常天气形势时,除了注意热带、副热带系统的动态外,还必须注意欧洲及西亚地区强斜压带的发展及其上天气尺度系统的传播和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182.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  相似文献   
183.
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的资料质量评估和探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珏靖  陈飞  张臻  赵云武 《气象》2015,41(2):226-233
应用常规探空、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和自动气象站数据,比较了微波辐射计与探空的差异,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平均观测偏差分别为3.2℃和29%,相关系数分别为0.98以上和0.5左右。分析了不同天气下微波辐射计的探测特征,发现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的垂直变化与降水、强对流和大雾的发生有良好对应:降水和强对流过程中,6 km以下的相对湿度提前增大(湿度增大的提前时间在降水中较长,在强对流中较短),3.5 km以下液态水含量增加,尤其在2.253.25 km处有明显的激增;大雾伴随33.5 km以下相对湿度增大和1.5 km以下液态水含量激增。A指数和对流性稳定指数(Iconve指数在出现明显降水后可能失去指示意义,在刚开始降水(尤其是明显降水)阶段及大雾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4.
李全  杨明  陈飞 《测绘通报》2007,(11):14-16
根据图形线划矢量斜率即栅格图形中"台阶"对栅格图形的无损放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栅格图形放大方法。该方法在保持原图形的形状和走向不变的基础上,使放大后图形的台阶保持原图形的单个像素宽度,不随着放大倍数增加而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栅格图形放大后的图形质量。  相似文献   
185.
海南岛北部海域海砂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仝长亮  张匡华  陈飞  苟鹏飞 《中国地质》2020,47(5):1567-1576
海南岛北部浅海海砂资源丰富,以砂砾质沉积为主,集中于琼州海峡东口潮流沙脊区、河口三角洲和沿岸水下岸坡等海域。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底质类型等方面的调查,分东、西两个区域研究了海砂资源的分布、范围、规模和类型等地质特征,并估算了海砂资源量,结合沉积环境,评价了各区域海砂的资源潜力。研究区海砂分布广泛,但东、西区特征和规模具有较大差异,西区海砂以砂质砾和泥质砂为主,厚度5~10 m;东区海砂以砂、砾质砂和砂质砾为主,厚度10~50 m,规模远超西区。研究区共圈定出9处资源潜力区,资源量为91.4亿m3,其余区域为远景区,其资源量为71.5亿m3。根据地形地貌、水动力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研究区海砂可分为潮流沙脊堆积体系、河口水下三角洲堆积体系、岬湾海岸水下岸坡堆积体系和侵蚀残留体系几种类型。其中位于琼州海峡东口浅滩区的潮流沙脊堆积体系海砂连续分布面积达328 km2,平均厚度超过25 m,资源量83.9亿m3,最具潜力。  相似文献   
186.
喀斯特地区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使得地表发生显著坡面径流需要达到更大的降水累积阈值,碳酸盐岩岩石成土速率的缓慢和空间异质性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存量被严重高估和均一化等,因此,传统经典的土壤侵蚀模型在喀斯特地区难以适用。本文依据喀斯特关键带岩性的差异,确定其有效降水侵蚀阈值,并对降雨侵蚀力进行重新测算;根据碳酸盐岩化学成分的差异,计算其成土速率并作为土壤允许流失量;通过地貌—水文分析法提取喀斯特洼地空间分布信息,对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算法进行多次改进和创新。结果显示:① 传统算法忽视了喀斯特关键带下垫面的特殊性,致使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被高估47.35%,且喀斯特区域的平均降雨侵蚀力仅相当于非喀斯特区域的59.91%;② 传统算法可能将一些无土或少土可流区计算为土壤的高侵蚀量区,而连续性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仅分别为0.21 t ha-1 yr-1、1.2 t ha-1 yr-1、2.89 t ha-1 yr-1;③ 传统算法通常将有坡度和耕作的洼地视为土壤侵蚀的高发区,但其实际应是地表侵蚀的沉积区,喀斯特洼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碳酸盐岩的分布区基本重合;④ 传统算法高估土壤侵蚀面积27.79%,土壤侵蚀量47.72%。总之,传统经典模型会大大高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量,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精确适用的模型。另外,由于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慢而土层薄、总量少,土壤允许流失量远低于非喀斯特区域侵蚀标准,应制定适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7.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湖盆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进行湖盆三角洲骨架砂体的分析,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剖面以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探讨了沉积物粒度与河型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以及近缘水下分流河道、远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并且认识到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内河道形态、砂体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研究表明,粒度因河型不同而迥异,偏度—峰态在不同河型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8.
针对特殊安防需求的地震台站,人工安全防护费时费力,采用数字化监控安防系统,因其具有快速、高效、花费小等特点,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地震台站安全防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9.
煤岩气藏钻井、完井和增产改造等环节,不同类型工作液与储层接触相互作用,必将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产生影响。选取宁武盆地中煤阶煤岩,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工作液作用人造裂缝煤样的应力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造裂缝煤样应力敏感系数为0.73,工作液作用后应力敏感系数为0.79~0.94。通过应力敏感系数对比分析表明,工作液作用下煤岩的应力敏感性强于致密砂岩和页岩。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可知,煤岩裂隙发育有利于工作液的侵入,工作液作用后煤岩强度降低使裂缝更容易闭合,强化了煤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成果可为煤层气井钻完井、增产改造和开采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保护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90.
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状态是定量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关键依据,然而相对于同震破裂或震后余滑来说,断层闭锁引起的地表变形较弱,利用地壳变形资料获取可靠的断层闭锁状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考虑地震周期过程中的黏弹松弛效应和其他模型参数(如块体内部应变等)的影响,融合了新增的13个近场GPS测站和区域内已有测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鲜水河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状态.结果显示,弹性模型会显著高估断层的闭锁深度,导致地震矩的积累速率被明显高估;同时,弹性模型得到的断层滑动速率(8.9~9.9mm a-1)略低于黏弹模型的结果(10.5~11.6mm a-1),与理论模拟结果一致.根据获取的鲜水河断裂的闭锁强度,沿断层走向圈定了四个潜在的凹凸体.重要的是,圈定的凹凸体与断层上历史地震的破裂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暗示凹凸体的空间特征可能控制了地震的破裂范围和震级.另外,发现2022年M6.8泸定地震仅破裂了一个潜在凹凸体的部分区域,未破裂区域积累的能量相当于一个Mw6.9的地震,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