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23.
关于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提议被28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但并不意味着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是永恒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划在何处还存在很多争论,现行的界线划分依据也期分期标准相悖。大量资料表明),2300Ma时曾发生全球地质环境的灾变,灾变前后的地质作用(尤其是表生地质作用),有明显变化,导致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一系列差别。该灾变与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  相似文献   
24.
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及成矿作用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内碰撞作用和流体作用都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前沿,它们的研究必然会大大促进成矿作用研究的发展,也是跟踪和超越世界地球科学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拥有最多最复杂的陆内碰撞带,为中国学者开发有关研究并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陆内碰撞、流体作用和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研究的相互结合是薄弱环节,限制了有关问题的深入,但为我国学者开发该方向的研究,取得领先于国家水平的成果,提供了  相似文献   
25.
申家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论祁雨沟式金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衍景  崔毫 《矿产与地质》1992,6(2):103-110
祁雨沟金矿是典型的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系统地论述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根据围岩蚀变和矿物包裹体温度、成分的研究,确定了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各阶段的演变;通过氧同位素研究证明了成矿溶液的来源由早期岩浆水转变为晚期大气降水;用硫、碳和铅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物质的复杂来源。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矿床的形成模式,并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7.
华北克拉通南缘六个早前寒武地体的31件沉积物样品,其稀土特征及演化规律是:2300Ma后沉积物的∑REE高于2300Ma前者,沉积物Eu亏损始于2300Ma左右。此规律可以通过考虑沉积环境的改变,用软硬酸碱理论来合理地加以说明,2300Ma前还原背景的沉积物∑REE低,Eu正异常,2300Ma后氧化环境的沉积物∑REE高,Eu负异常。大气圈在2300Ma时由还原性质变为氧化性质。  相似文献   
28.
河南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22,他引:16  
河南栾川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界栾川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围岩蚀变和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 黄铁矿组合(Ⅰ阶段)、黄铁矿-闪锌矿组合(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Ⅲ阶段)和碳酸盐(Ⅳ阶段)为标志。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含 CH_4的碳水体系,盐度为0.22~13.8 wt% NaCl eqv.。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20℃~340℃(Ⅰ)、370℃~280℃(Ⅱ)、320℃~260℃(Ⅲ)和<260℃(Ⅳ)。Ⅰ、Ⅱ阶段的流体盐度低于8 wt% NaCl eqv.,Ⅲ阶段增高至13.8 wt%NaCl eqv.,甚至偶见子晶。Ⅰ、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分为两组,即180~200MPa 和70~80MPa,代表着深约8km 的静水与静岩压力系统的共存或交替;Ⅲ阶段只有70~80MPa 一组压力,指示开放环境注入的静水压力体系。Ⅰ、Ⅱ阶段静岩与静水压力系统的交替现象完全吻合于断层阀模式,含 CH_4的 CO_2-H_O 流体的脉动沸腾消耗了流体成矿系统热能,并使盐度不断增高、成矿。该认识可被Ⅱ阶段广泛存在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证明,也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矿石组构的规律演化相一致。以上表明,冷水北沟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转变期的造山型 Pb-Zn-Ag 矿床实例,成矿机理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型(即 CMF 模式)所解释。  相似文献   
29.
湘南坪宝地区地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北缘,位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与新华夏系的交汇部位,构造较为复杂.区内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至二叠系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夹少量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建造,其中石炭系地层分布最广,次为二叠系、三叠系,在区域南部的香花岭、北部的四洲山有寒武系地层出露,中部和南部有零星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红色砂岩分布.构造一岩浆作用强烈,岩浆岩成带状分布,由花岗闪长质岩体组成的宝山-大坊-何家渡形成北带,黄沙坪-村头花岗岩岩体形成南带,矿产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  相似文献   
30.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表1),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