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Condie等的质疑,Mclennan和Taylor(1991)发表了题为“沉积岩与地壳演化”的文章,除重申他们的模式的科学性外,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作为对Condie等质疑的回答或对1985年模式的补充。其主要表现是:(1)更注重了同类构造环境沉积物的对比,强调了太古宙高级地体沉积物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将太古宙绿岩沉积物(活动背景)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沉积物(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剖析了Taylor模式的要点或理论基础,认为否定环境对沉积物REE型式的影响,发现太古宙沉积物与元古宙沉积物REE型式的差异,提出太古宙末有全球性钾质花岗岩事件等,是Taylor模式的三个关键或紧密相连的三个主要环节。论证了Taylor模式的三大关键实属三大错误。然后探讨了Taylor模式的若干其它不足或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将错误和不足的原因归为Taylor错误地否定了环境对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从  相似文献   
103.
康山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区,矿化类型介于蚀变破碎带于石英脉型矿床之间,为硅化体型金矿。蚀变矿化过程分为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中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温度分别集中在300-380℃、180-240℃和100-140℃;碳氢氧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由变质热液经混合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流体混合导致矿化中期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多金属硫化物等多种矿物爆发形成,且结晶程度低(以玉髓和烟灰状黄铁矿为标志),含矿性好,是大规模成矿的关键。碳铅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马超营断裂南侧由官道口群、栾川群、太华超群等地层构成的储冲板片,而赋矿围岩熊耳群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最小,因此认为中生代时沿马超营断裂倾向北的陆内俯冲诱发了流体成矿作用,导致康山金矿等熊耳山区10多处大中型矿床的形成和规律性分带,马超营断裂北侧是寻找金、银等矿床的有利地带。本文印证了同碰撞矿床的存在和成岩成矿及流体作用(CPMF)模式。  相似文献   
104.
105.
陕西西南部秦岭梁岩体被报道为Rapakivi岩体, 但其单矿物成分和岩石学研究以及与密云沙厂rapakivi花岗岩的对比表明, 秦岭梁岩体的岩石学特征、矿物组合、长石和镁铁矿物成分、副矿物类型等与典型rapakivi差距较大, 不属于rapakivi, 而是大陆造山带常见的石英二长斑岩. 多方面的讨论表明, 秦岭梁岩体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 而非拉张环境; 就位于扬子与华北板块全面碰撞造山的初期, 而非碰撞造山作用之后; 秦岭造山带属于印支-燕山期大陆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6.
2.33Ga~2.06Ga的δ^18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级大陆裂解效应、地外撞击事件等多种可能,但均需进一步确定。δ^18Ccarb正向漂移现象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发现,2.3Ga前后多方面的截然变化将被揭示,更多示踪手段将被运用于研究2.3Ga事件。  相似文献   
107.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一铁白云石一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2型,经中阶段富CO2型、贫CO2型和纯CO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O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分别为380℃~320℃,300℃~220℃和200℃~120℃;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MPa和160MPa~100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4^2-,Cl^-,K^ )质量分数高,(K Na)/(Mg 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有较低的CO2/H2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体)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指示上宫金矿形成于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其成因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合理解释。在中生代陆陆碰撞事件中,马超营断裂表现为倾向北的陆内俯冲带,俯冲板片变质脱水产生上宫金矿成矿流体,流体沿控矿断裂向浅部运移,在脆韧性过渡带发生沸腾和混合,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08.
炭质层控型银洞坡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炭质层控型金矿是一种很重要的新的金矿类型;银洞坡金矿产于中浅变质的含炭质火山-沉积岩系。矿体严格受炭质层控制,是炭质层控型金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富集、加里东期变质叠加和中生代热液矿化就位的过程。中生代热液矿化分Ⅰ、Ⅱ、Ⅲ期,其温度分别为450-300℃、,250-200℃和210-180℃,Ⅰ期为变质热液;Ⅱ期为变质、岩浆、大气降水热液的三源混合热液。  相似文献   
109.
炭质层控型金矿是一种很重要的新的金矿类型。银洞坡金矿产于中浅变质的含炭质火山-沉积岩系。矿体严格受炭质层控制,是炭质层控型金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富集、加里东期变质叠加和中生代热液矿化就位的过程。中生代热液矿化分Ⅰ、Ⅱ、Ⅲ期,其温度分别为450~300℃、250~200℃和210~180℃;Ⅰ期为变质热液;Ⅱ期为变质、岩浆、大气降水热液的三源混合热液;Ⅲ期是大气降水热液。其中Ⅱ期中温矿化最为重要。硫、碳、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有多种来源,但可能以歪头山组为主。中生代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矿床的最终形成。碰撞造山带的含炭岩系是银洞坡式金矿有利的找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0.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前寒武纪沉积物稀土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衍景  邓键 《地球化学》1993,(1):93-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