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陈荣华  丁香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224-230
研究了12次7级地震和44次6级地震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规律.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为12h25min左右的周期性函数及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起潮力基本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大地震前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夹角△τA以及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与主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的平均值△τB。计算结果表明,对大部分地震,△τA≤45°和△τB≤45°,说明显著地震和主震发生时,月亮差不多都在震源区的同一方位或与这一方位相隔180°的位置附近.用裂隙串通地震孕育模式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认为显著地震和主震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都与主震断层走向有关.指出△τA≤45°这一现象可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62.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63.
陈荣华 《云南地质》2001,20(1):95-98
近年来,江川清水沟磷矿随开采台阶的不断下延,采空区面积将逐年增大,每年均发生采空区底板坡下滑,直接影响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且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根据矿区地质并通过现场分析研究,得出影响边坡下滑的几种因素,并有放矢地在东,北两矿段采空区采取了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供同类矿山作参考。  相似文献   
64.
南海北部1987年9月~1988年10月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质和硅藻通量的季节性 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颗粒物质与硅藻在东北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 少。浅层和深层的颗粒总通量、蛋白石通量、碳酸钙通量、蛋白石/颗粒总通量比值、碳酸钙/颗 粒总通量比值、有机碳/磷的比值以及浅层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Coscinodiscus nodulifer、Nitzschia marina和Rhizosolenia bergonii的通量在东北 季风期间明显地增加了,这些变化可能与1987年~1988年发生的EI Mi o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65.
陈荣华 《内陆地震》2001,15(2):114-122
通过地震活动性周期估计、地震活动性层次模型和对大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分布的分析,研究了帕米尔东北侧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未来几年存在着发生7级以上或8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其发震地点可能在帕米尔东北侧的西半部。  相似文献   
66.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2~9岩芯样进行定年,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27,C28,C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Ph+22/∑C-21,CPI,C18:2/C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 cm和3.0~0.0 cm,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1980~1999年),随之陆源物质减少,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 cm和4.0~3.0 cm,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随之陆源物质增加,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7.
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指出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之点。此外,也介绍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和我国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例子。  相似文献   
68.
Introduction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modulating and triggering seismic activities by tidal force in China and abroad. Heaton (1975) studied the tidal triggering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tidal stress did have an obvious triggering action on the dip-slip or oblique slip great earthquakes. Tidal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 has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For example, LI et al (2001) provi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ar and luna…  相似文献   
69.
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华  薛艳  郑大林  丁香 《地震》2006,26(1):66-70
初步讨论了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 结果表明, 这一机理是比较复杂的。 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断层面走向接近, 可能增加断层面上的剪应力, 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主张应力轴T轴接近, 可能减小断层面上的正应力, 从而减小断层面上的摩擦力, 也会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所讨论的3个震例中有2个共同点: 其一为大震前显著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相互比较接近; 其二为显著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大震破裂面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0.
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的浮游有孔虫与古海洋学事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冲绳海槽南部92-255和92-170两柱状样岩心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及其组合的变化、游浮与底栖有孔虫壳体δ18O测定和AMS14C测年资料,提供了末次冰期以来重要的古海洋学记录。浮游有孔虫的转换函数计算表明,海槽区末次冰期表层水温下降值及末次冰期的季节温差均比西太平洋开放海区相应纬度大,反映了边缘海对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冰期-冰后期的对比还体现在由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所反映的水团和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上;末次冰消期古温度变化及浮游有孔虫δ18O变化记录了一次短暂的气候回返(10170~9170aBP);详细的地层分析还揭示了中全新世的一次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低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