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1.
GPS/VRS实时网络改正数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厘米级网络GPS/VRS实时动态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系统地探讨VRS网络实时改正数的生成模型,并提出适用于中长距离参考站网络的电离层、对流层以及卫星轨道改正数计算的改进算法。结合四川GPS参考站网络(SGRSN)以及自主开发的虚拟参考站软件平台VENUS系统,对上述改正数生成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其大气误差改正数精度为2~4 cm,轨道误差的影响可基本消除,满足80 km以上中长距离稀疏参考站网络厘米级实时动态定位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莹  郭红梅  赵真  陈维锋  申源 《中国地震》2022,38(2):260-269
结合地震应急处置中的决策分阶段性和动态调整特征,通过分析地震事件和应急决策主体间的分阶段博弈过程,构建地震应急决策序贯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理论,判定地震事件的灾害等级,实现对各阶段应急处置方案的动态调整。以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决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决策主体在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阶段成果和实时信息调整处置方案,从而使不同处置阶段的决策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专题图件产出较慢、数据产品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求、震情和灾情信息传输速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借助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围绕“及时动态的震情、灾情信息服务”这一主线,本着“兼容、整合、集成、提高”的八字思想,对“十五”项目期间建设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完善.经过技术升级和完善后的新系统实现了统一信息集成、服务器虚拟化、计算流程可控、多种方式自动触发、多种数据来源的动态评估等功能,并且能够按不同服务对象将生成辅助决策文档、多种发布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而且提供功能全面的专题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专题图可以直观地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工作进展等信息表达出来,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应急服务对象需求的分析和专题图产出分区的划分,形成专题图产出精细化规则,研发出QGIS自动制图程序,实现震后应急期各类专题图的快速产出和精准化,使四川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时效性和精准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信息产品分类编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列举了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地震现场灾情信息上报的手段,灾情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灾情信息的发布方式。多渠道信息支持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PDA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的地震灾情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借助"三网一员"体系,利用移动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建成了基于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并就其中涉及的灾情分类编码、离线地图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系统实现了震后2 h内的灾情的快速上报,有效缩短了"灾情黑箱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救援这一特殊事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完成地震救援现场符号的分类,并对涉及的事物事件根据相应的原则完成符号设计。运用ArcGIS软件的2种符号库建立方法生成应用于地震救援现场的专题符号库,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强震刚发生,政府与公众急需知道什么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需要不断补充哪些信息,地震系统依靠台网测定、现场考察、系统内收集和汇总、预测研究等能够与时俱进提供哪些信息,并讨论了基层(市县局、台站)与省信息中心震后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