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7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3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6篇 |
大气科学 | 161篇 |
地球物理 | 359篇 |
地质学 | 849篇 |
海洋学 | 236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73篇 |
自然地理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7篇 |
193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21.
采用连续培养技术研究汞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当长时间接触含HgCl_2(范围5~25μg/dm~3)的培养介质中,得到结果表明,藻的生长速率随汞浓度增加而降低,细胞所排泄的有机物增加,对细胞中Chl-a的含量有一定程度影响,并抑制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在最初的2—4天中,汞对生物化学过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22.
223.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24.
225.
北京时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同时,中国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226.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在概略介绍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中国华北、塔里木和扬子等三个克拉通前新元古代大陆地壳演化的主要特征 ,以及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序列和年代格架。提出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而与华北克拉通有明显差异。华北克拉通未出现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作用有关的、强烈的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群。根据现有的古地磁和地质资料 ,探讨了中国大陆块体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和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227.
本文主要介绍菱刈矿床矿脉的赋存状态、裂隙体系分析、矿脉群赋存的构造环境。菱刈矿床属脉状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矿床成因与裂隙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矿脉群大致位于基底岩石(四万十层群)隆起的中央部位。围绕四万十层群发育有正断层。 相似文献
228.
一兵 《资源导刊(河南)》2002,(12)
令国内外关注的我国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首次全程网格式地质调查,已经圆满结束.2002年9月30日至31日,中国地调局组织以中科院院士谢学锦为组长、中科院院士肖序常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在河南郑州对河南地调院、甘肃地调院分别承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1:20万区域化学测量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们最终认为:这次大调查成果丰硕,是大峡谷地区首次获得的系统化学成果.在高海拔、深切割(550~7700米高差)的地区开展42种元素地球化学测量,在国内外均属首次,该项目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29.
初步研究了在海参养殖池塘中,不同养殖方式下,大型海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的生长特性及对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的去除作用。2012年3~5月,在山东莱州试验养殖海黍子60d,结果发现其长度最大从43.8cm增长到81.3cm,增长85.6%,日增长率(SGR)在14℃时最大,达到5.0%;每绳的平均质量从0.74kg增到2.59kg,增长3.5倍,SGR在12℃时最大,达4.3%;水体氨氮平均下降了25.9%,活性磷下降了37.5%。实验证明海黍子能在适合的池塘中养殖,并且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活性磷,是有效的近海生境修复大型工具种海藻。 相似文献
230.
以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司长樊志全为组长的国务院五部委联合验收组一行6人,于2004年4月20日至29日来我省进行土地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