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先后发现和主持大型勘查项目5个;他的多个找矿项目获得全国大奖;他是2009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就是为国家找矿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广西第三地质队副队长苏正荣.  相似文献   
12.
人为热源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南京大学多尺度模式系统在不同区域进行了多种人为热源引入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时空变化的人为热源按比例分别引入到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大气热量守恒方程是将人为热源引入模式的最优方案.人为热通量密度变化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人为热源的存在对城市热岛的生成有重要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南京现有的人为热源排放量对该地区的城市热岛贡献率约为296%,若人为热通量密度在现有量值的基础上增大1倍,则其热岛贡献率可达429%;此外,人为热的排放对清晨城市边界层逆温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能明显升高夜间近地层气温达05~10℃,并能使白天湍流活动的影响范围增大,混合层高度抬高,使夜间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作攀枝花市雨季开始期预报试验,选择1965~2001年的海洋特征指数、500hpa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典型回归模型。再以典型变量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分别建立各站的预报模型,用2002~2004年的资料进行检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效果较好,典型回归模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作攀枝花市雨季开始期预报试验,选择1965~2001年的海洋特征指数、500hpa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典型回归模型.再以典型变量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分别建立各站的预报模型,用2002~2004年的资料进行检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效果较好,典型回归模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一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新方法前兆群体非均匀度的数学原理,并以云南水汞群体异常信息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以群体异常分布特征的变化为异常标准(ID≥1),达到异常即自动识别报警。该方法能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易为他人进行检验,可成为本地区成组强震预测对应概率较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滇西地区(23°.8-28°N;97°.0-101°.5E)1966年1月-1996年7月89个ML≤4.7的小地震震群资料分别总结出滇西地区H,K,U,η,b,△M参数的判别指标和地区特征。着重讨论了小地震震群与云南及邻区中强震关系,以及综合利用上述参数尝试预报未来中强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型水利枢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水利枢纽的管理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水利枢纽工程附近环境的复杂、水域面积大、控制点稀疏等因素的影响,利用机载LiDAR采集数据时会遇到地面控制测量难度大、航摄困难、寻找同名点困难等技术难题.本文就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采集的原始数据和经处理之后的制作成果的可靠性,进而保证水利枢纽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1960—2013年高温日数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1960—2013年南阳市地面气象月报表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简单相关系数法、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阳市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3年南阳市共出现788次高温日;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是2013年,为37天;1987年无高温日。南阳市高温日数6月份最多,占高温天气发生总次数的36.7%;9月最少,占总次数的2.2%。从1960—2013年高温日的逐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54 a间高温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9天/10a。南阳市年高温日数在20世纪70年代的降低是一突变,具体是从1971年开始。由南阳高温日数小波系数实部图可见,高温日数存在多重时间周期尺度上的嵌套复杂结构现象,包含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南阳年高温日数变化存在3个明显的周期振荡,分别是10~12 a、26~28 a和50~51 a的尺度。从小波方差图中可以看出,12 a、28 a、50 a存在峰值,其中尺度50 a峰值最高,能量最大;其次是尺度12 a的。高温日数较多年比高温日数较少年6—8月500 h Pa平均环流场副高西伸脊点更偏西;高温日数较多年500 h Pa平均环流场更为平直,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此多晴热天气。高温日数较少年环流场上华北地区波动幅度更大,冷空气和降水天气过程较多。1960—2013年5—9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也相应地减少了高温天气。1960—2013年5—9月南阳市日照时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日照时数的下降也使高温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上庄金矿位于焦家断裂带北段,赋矿围岩中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钾化、碳酸盐化和粘土化蚀变。通过岩石化学分析显示,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及粘土化蚀变岩之间有明显的物质交换。上庄金矿成矿作用和水岩反应可以概括为动态成矿与相应的水岩反应机制,热液对流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动态变化是制约水岩反应和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的关键,水的电离反应是蚀变矿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燕  黄英 《国土资源》2005,(11):22-24
从1986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成为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成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仓促,加之一些地方原有工作基础薄弱,致使规划不够合理,同时,一些地方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造成规划用地指标提前超支、透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