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胶莱盆地重磁资料解释与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胶莱盆地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是典型的拉张盆地,内部划分为诸城凹陷、柴沟地垒、高密凹陷、大野头凸起、莱阳凹陷、牟平──即墨断裂带、海阳凹陷。运用重力资料一级近似解法,定量计算了胶莱盆地基底埋深,结合磁异常解释等,本文重点讨论了盆地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时期,切割深度及空间演化。并进一步将诸城凹陷细分为胶县洼陷、集王疃洼陷、平度洼陷、马山构造带、刘家庄构造带、李党家构造带。讨论总结了该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发育规律,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认识与依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钻井、地震及地质资料对饶阳凹陷潜山变换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饶阳潜山变换带以中生代差异构造剥蚀为基础、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为动力而形成的;在构造单元间差异沉降响应下,形成一系列以基岩拆离滑脱面为载体、由东向西依次陷落的潜山.利用测井、试油、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证实,潜山变换带具有“时间上油气多期充注、平面上异源油气汇聚、剖面上油气差异聚集”的特点,形成以潜山油气藏为主、第三系油气藏为辅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潜山变换带强烈构造变形为圈闭形成及储层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在“油气差异聚集”指导下,分析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寻找潜山有利勘探目标,拓展冀中坳陷潜山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43.
根据工程任务应用要求,开展自主可控平台下三维图形显示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分层插件式架构,综合利用动态配置、飞行仿真、特效处理等技术,在国产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上设计开发飞行态势三维显示系统,实现目标发射与飞行态势的三维显示监控。  相似文献   
44.
计算建筑基底面积,首先必须确定建筑基底的占地空间。建筑基底占地空间与建(构)筑物接触地面建筑主体的构造特征及其四周的土地利用功能有关。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从建筑工程规划要求和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就建筑基底占地空间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5.
永安镇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北部近盆缘部位,属中—高开发区复杂断块油田。受断裂带内三条大断层的切割,该油田呈现由盆缘向盆内依次下掉的四个台阶带。这一主体构造形式控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的差异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区内储层为沙河街组沙二段—沙三上段的河流-三角洲相砂体。该区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三角洲相相带的发育迁移控制着该油田油气分布的层位,沉积微相的类型决定着油气藏的静态特征与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6.
胶菜盆地重磁资料解释与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7.
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的分析及建模研究甚少,至今未能建立完整的3~5级界面层次模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三角洲河口坝构型界面层次模型。为此,本文提出了分级控制下的界面识别与井间预测相结合的河口坝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结果显示,在人机互动的共同作用下,完整的河口坝模型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空间理论上的支持。研究区各构型单元不断向前推移,形成了明显前积的三角洲模式,河口坝增生体夹角范围为0.2°~3.43°,主物源方向延伸距离为1.64km,垂直物源方向为0.89km,整体上看,河口坝增生体呈席状分布、连续性好。这一研究不仅完善了河口坝地下储集体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在研究黄骅坳陷断裂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力学分析认为黄骅坳陷在第三系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但形成大量斜向滑动断层,具有典型的扭动构造特点。扭动构造包括直扭型和旋扭型两种,其中沧东断裂、徐西断裂、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以及皂坡-故县隐伏断裂带所围限的区域以发育直扭型构造样式为主,组成"λ"字形、雁列式及"S"形断裂构造样式等。在豫冀鲁巨型帚状构造体系和边界大断裂共同作用下,以南皮洼陷为漩涡中心,形成帚状旋扭构造样式。这一旋扭构造样式在南皮北-盐山隐伏断裂带南部的乌马营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次为沧东断裂下降盘的舍女寺地区,平面上呈向南西方向收敛、向北东方向撒开,在沙二段、沙三段地层最为明显。张扭性断裂系统对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圈闭和断裂构造带形成、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作用以及控油性差异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