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四川汶川县七盘沟、广元市羊木东溪河震旦系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该区上震旦统地层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4个Ⅲ级层序和3个等时界面;建立了该区上震旦统等时地层格架,编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揭示了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地震的震害特点,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归纳总结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与启示。对西部村镇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农村地震安居工程的规划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调查资料表明,伴随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地震断层。本文研究了该区地震断层的分布规律、类型以及与先存断裂的关系等,同时对研究区不同地段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滑坡基本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永明  石玉成 《地震研究》2006,29(3):276-280
针对西北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灾害严重的现象,对1654年天水南8.0级、1718年通渭7.5级、1920年海原8.5级和1927年古浪8.0级地震诱发的147个典型黄土地震滑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土地震滑坡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为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磁化率百分率的各向异性H值较高,均大于10%,这说明岩石曾经历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根据岩石最小磁化率从主轴K3方向推断的岩石变形期,最大的主压应力方位主要有SN向、NE-SW向、NW-SE向。岩石磁组构费林(Flinn)图解表明,大部分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压扁状的特点。部分岩石磁组构还具有磁线理发育、磁面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拉长形的特点。因此,该区域构造应变型式具有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二种型式。岩石磁组构研究还表明,该区具有SN向挤压、NW-SE向挤压、NW-SE向伸展滑脱三期构造应力。这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石曾经历了SN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NW-SE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和NW-SE向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及其构造作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自白垩纪末~始新世晚期发生的弧~陆、陆~陆碰撞,和始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陆内汇聚造山与青藏高原剧烈隆升,及区域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云冈石窟中的典型石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的石窟计算模型,首先输入水平方向地震荷载,计算了石窟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石窟的立柱部分和入口处易产生较大位移;石窟周围,尤其是洞窟开挖的薄壁部位,容易形成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区,是石窟围岩容易破坏的地方.再输入竖向和横向的地震荷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竖向地震荷载对石窟拉应力的影响较横向地震荷载更为显著,但竖向地震荷载产生的压应力值远较横向地震荷载的为小;而横向地震荷载比竖向地震荷载更容易引起最大剪应力集中,即更容易导致石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线常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沿直线布设.而弯线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炮检中点比较分散,影响共面元道集的叠加和最终剖面的真实性.加之浅层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浅层弯线采集与处理技术非常必要.本文以甘肃陇南山区新文县一中测线为例,结合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在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获得了真实且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剖面有效波的能量较好,同向轴连续清晰,各种干扰波得到了压制,说明浅层弯线地震勘探的方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158个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的超越概率下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场地条件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结果对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取值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系连通性机制及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水系连通性具有水文调蓄、保障生物迁徙通畅、改善水土环境等功能,目前主要从水文、景观和生态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而河流水系连通性对社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河流水系连通性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连通性机制主要表现为纵向、横向、垂向连通性。目前主要从景观学、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等学科角度提出了图论法、水文-水力学法、景观法、生物法和综合指标法等计算方法,各方法有其适用性和不足,应用中须针对实际问题选择适宜方法或进行修正。河流水系连通性未来研究应综合多尺度、多领域、多学科,在研究内容上,重点开展尺度协同、连通性含义界定、响应机理及修复问题研究,在研究手段上,重点开展多方法、多技术集成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