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运用孢粉浓缩物AMS 14C测年和氨基酸测年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对比,建立神农架地区大九湖盆地DJH-2 孔的地层年代序列。依据孢粉分析结果并结合沉积环境,将大九湖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化划分为六个阶段:① 275.0-188.0 ka,寒冷偏干,寒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② 245.0-188.0 ka,暖湿偏干,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③ 188.0-129.0 ka,冷干,寒温带针叶林为主,过渡为高山草甸为主;④ 129.0-71.8 ka,暖湿,暖温带落叶阔叶林;⑤71.8-15 ka,冷干,寒温带针叶林与高山草甸间隔发育,中间有喜暖种属增多的迹象;⑥ 15.0-1.0 ka,暖湿,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孢粉组合特征及单种属特征所显示的盆地气候变化反映了良好的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孢粉浓度特征反映大九湖盆地气候变化受北半球高纬冰量与低纬太阳辐射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督察制度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对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和效能、推动国家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战略布局与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总结了欧美资源大国在自然资源监管与督察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路线的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位于东亚季风典型区的苏北盆地沉降中心附近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苏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温湿、冷暖波动剧烈、暖湿的变化过程。苏北盆地DS钻孔沉积物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和格陵兰冰芯数据所揭示的气候变化总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在一些细部上还是存在着差异,较好的响应了区域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袁林旺  陈晔 《冰川冻土》2000,22(4):327-332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自然伽玛(GR)曲线进行古气候反演,分析了GR曲线记录的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迁过程,表明GR曲线忠实地记录了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古里雅产,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气候事件均能均较好对应,表明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反映古气候变化良好的信息载体之一,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环境与气候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袁林旺  刘泽纯  陈晔 《冰川冻土》2004,26(3):298-304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自然伽玛(GR)曲线,建立了2 85MaBP以来的轨道调谐时标.对GR曲线、深海记录和黄土记录与太阳辐射曲线时频域的多维谱分析及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达参1井GR曲线相对于太阳辐射的滞后时间短于深海及黄土记录3~4ka,GR曲线记录的岁差周期成分更为显著,且与太阳辐射在岁差周期上显示了更强的相关性.表明盆地古气候演化受到太阳辐射岁差周期强烈影响,具有低纬陆地记录的特征,而与深海记录和黄土记录受轨道倾斜周期和全球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有别.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历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对苏北盆地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彩度指标Ca*b*的研究表明,Ca*b*对降水的变化反应敏感,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和气候暖湿程度的变化。结合磁化率、有机碳和孢粉指标,揭示苏北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9个明显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旋回,并且可以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黄土记录进行良好的对比,同时在某些阶段和长期演变趋势上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总体上,从中更新世中期开始苏北盆地变得越来越冷干,气候冷暖波动幅度增大,最后4个冰期旋回尤为醒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委托,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于1993年10 ̄12月通过走访科学家和有关部门以及通信联系等方式对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并编印了《中国科学家全球变化研究工作项目汇编(1985 ̄1993)》。1994年4 ̄5月,又进行了第二次补充调查。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中国全球变化立项研究情况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四十余米厚的堆积层自下而上共分为 17层 ,新近测量的年代推前了近 2 0 0 ka。对堆积层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进行聚类统计和因子分析 ,结合风化系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古气候代用指标 ,重新定量地描绘它所记录的古气候波动旋回。根据第 2层 TIMS测年为 410 ka B.P.,第 14层上部是磁性地层测量的B/ M界线 ,可以将该洞穴堆积层 1— 14层对比于深海岩心 δ1 8O气候曲线的 11— 19段或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S4— S7,并且古气候旋回内的次级波动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自然伽玛(GR)曲线进行古气候反演,分析了GR曲线记录的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迁过程. 表明GR曲线忠实地记录了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古里雅冰芯、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气候事件均能较好对应. 表明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反映古气候变化良好的信息载体之一, 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环境与气候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和中国区域环境分异与演化的地质记录,对2.6 Ma BP前后季风系统的调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2.6 Ma BP前后,亚洲季风明显增强,不仅冬季风明显增强,而且夏季风也明显增强;冬季风(东亚冬季风)在中国北方的盛行风向由偏西风转变为偏北风;冬季风(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范围明显扩大,由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逐步扩大到华中、华东与华南地区;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热带西南季风对青藏高原北部及西北地区的直接影响大大减弱。这是青藏高原达到了一个重要的临界高度(可能是2000 m)所导致的亚洲季风系统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