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551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江上游水资源耦合系统优化调控涉及供水、发电和生态需水等相互竞争、不可公度的调控目标。其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协变机制难以数学解析和刻画,多维目标效益均衡优化调控难以实施。为此,以多目标优化、运筹学理论及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梯度分析法的供水-发电-环境两两互馈关系研究方法。通过多目标约束优化方法求解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在供水-发电-环境目标空间的最优解集,并进行插值构造了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关系多维空间曲面,以此为基础,采用一阶差分近似求解供水对环境和发电对环境偏导函数值,以量化环境对供水变化和发电变化响应的梯度,进而解析环境-供水和环境-发电间互馈协变关系。该方法为水库群优化调度多目标互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53.
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调节水均衡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均衡法是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实用方法。近年来为各部门评价地下水资源所广泛采用。特别是其中的多年调节方法,它能够对均衡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多年均衡,以丰补歉,得出相应于某一保证率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多年的地下水位动态,对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早、涝、碱的综合治理只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多年调年方法或有关部门应用该方法时,对地下水多年调节的  相似文献   
54.
55.
油藏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光庆  孙永传 《地学前缘》1995,2(4):200-205
油藏动力学模型由油藏外部形态模型、油藏内部结构模型、岩石物理特性模型、油、气、水特征模型及油藏动力系统模型5个子系统构成。建模工作通常分勘探期、开发前期、开发期及开发中-晚期4个阶段进行,各阶段中建模研究内容、层次及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在整个油藏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工作中,储层地质模型与油藏动力系统模型是研究重点,地下原油(或剩余油)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56.
渤海沿岸广泛分布有沼泽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本区在20000—12000aB.P.为干旱期,沙漠化呈正向过程;12000—2500aB.P.为暖湿期,沼泽化呈正向过程;2500aB.P.至今为向干冷转化期,湖沼迅速消失,盐渍化由发展转向减轻—脱盐,沙漠化则日趋严重。特别是近100年来其趋势更为明显和严重,成为本区环境恶化的主要方面。这种变化主要受气候和地质环境变化所控制。作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三化现象的演替规律,预测演化趋势,并研究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58.
大尺度花岗闪长岩试件缓慢破裂过程的倾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荣祥  叶传潜 《地震》1989,(6):45-54
本文叙述了1986年夏季在四川省西昌地震中心站进行的岩石膨胀破裂试验及伴随试件缓慢破裂过程的倾变观测结果。岩石主破裂前的异常倾变及破裂时的倾斜阶跃,较好地印证了实际地壳倾斜观测中记录到的一些现象(地震前兆、同震阶跃等)。文章还对“尺度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在电子探针的分析中,标准样品的质量可靠性是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的基础。因此,对电子探针分析用标样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易于保存;在真空条件下经电子束轰击较为稳定,不变质;元素在样品内呈微米级均匀分布;导电性及导热性较好;应确切知道其化学组成成分;与未知样品的价键和结构尽可能的一致。由于各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在自然界很难找到组分简单、稳定、元素分布均匀的稀土元素矿物作为电子探针分析用的标样。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用电子探针测定稀土矿物和某些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也就非常重要。因此寻求合  相似文献   
60.
前言长期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对云南中部元古代昆阳群铜矿的成因和控矿因素作过许多的探讨。解放前至50年代,岩控观点占统治地位,以为昆阳群铜矿受侵入于该群地层中的辉绿岩、辉长岩类控制,属岩浆期后热液成因。60年代兴起了层控观点,认为铜矿属沉积变质成因。70年代又提出“火山-沉积-变质”成矿说,强调昆阳群沉积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