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Ms8.0??????????????????????·???????????????????????????????????й?????????????????????ж??????????????????????????????????λ????????????????????????  相似文献   
22.
基于中国1993—2017年的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四个现行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不同模型在不同震级(M)及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当M<6.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数量级基本一致,均适用于震后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当6.0≤M<7.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差距...  相似文献   
23.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人口分布情况等,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选取震中烈度、震区面积、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西北、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银川市西夏区为例,利用GIS对POI(兴趣点)数据和道路缓冲区进行空间关联,识别城市各功能区,借助手机信令数据对城市功能区和人口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匹配,推算人口时空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容纳性、可达性和就近性原则对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重新规划,解决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问题。结合现有资源经定量分析,新增两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可有效缓解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难场所的超负荷和供需矛盾问题。此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分析、科学布局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甘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使用的地震影响场模型参数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甘肃地区活动构造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模型参数.并通过实例检验证明,使用新参数得到的不同烈度区的烈度分布与实际烈度分布的接近程度有明显提高,可为震后合理判断烈度分布、提高震害快速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采用VB6.0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矢量文件的自动生成,可为今后发生破坏性地震时,通过与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其他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在应急救援初期制作各类灾区专题图件及辅助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基于不同计算窗口大小的改进局部方差方法, 判定地震后遥感影像上的目标物, 如损毁建筑物、 完好建筑物的最佳空间尺度。 对航片、 QuickBird影像进行了系列实验分析, 得到了在QuickBird影像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在2~3 m, 损毁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2~4 m, 航片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为3~4 m。 最佳空间分辨率与目标地物的尺度紧密相关, 不同尺度大小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最优空间尺度。 最佳空间尺度的选择在处理海量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时通过重采样选取最佳空间分辨率, 可以有效减少图像运算时间, 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8.
2013年4月22日在赤峰—开原断裂中段发生了内蒙古通辽5.3级地震,对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地震形势产生双重影响。基于K值、G-R关系、能量释放比例RE和M-T等指标判定通辽5.3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和松辽盆地5级以上地震具有基于时间相依的空间对跳现象,通辽5.3地震是继2008年6月10日阿荣旗与鄂伦春交界5.2级地震之后,对跳发生于松辽盆地东南边缘的一次中强地震;对比东北地区以往震例分析认为,通辽5.3级地震既具有符合历史统计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不同于历史统计规律的特殊性。根据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强震前后东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海拉尔盆地及大兴安岭过渡带、环渤海地区至开鲁盆地的"菱形"区域是日本9.0级地震之后我国东部地区响应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同时受到日本9.0级地震和鄂霍次克海8.2级深震前所未有的双重影响,2013年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史无前例的发生了8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未来东北地区很可能将重启新的地震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29.
考虑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现状,以及政府部门应急决策的需求,结合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应急响应的全面总结,提出了提升甘肃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服务能力的几点措施和思考。  相似文献   
30.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可以初步判定重灾区及灾区范围,但灾区范围略小于实际调查结果;利用1.5 h内的余震序列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