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江  李营  陈志 《地震》2017,37(1):39-51
2015年对口泉断裂进行了3期断层气地球化学重复观测, 分析了中段石井村剖面和北段上皇庄剖面CO2、 Rn、 Hg浓度及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发现这两条剖面内CO2、 Rn浓度及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石井村剖面CO2通量、 Rn浓度及通量高于上皇庄剖面。 上皇庄剖面Hg浓度及通量3期随时间持续上升。 认为口泉断裂断层活动活跃, 第四纪活动性中段高于北段, 且北段断层活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吉兰泰断陷盆地周缘断裂带气体排放及其对断层活动性的指示意义,在盆地周缘4条活动断裂上布设了5条土壤气测量剖面和1条电磁测量剖面,观测了土壤气中Rn,Hg和CO2的浓度、释放通量和地电阻率,对各测量剖面进行了土壤化学组分分析,计算得到了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Q。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气体CO2和Rn受渗透性较低的粉砂土阻挡,主要沿结构破碎的断层上盘逃逸,并形成浓度高峰;吉兰泰盆地南缘土壤气Rn,Hg和CO2的浓度和释放通量最高,可能与盆地西南缘花岗岩中U和Ra的运移以及盆地南缘碳酸盐岩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各测量剖面的断层活动性相对指数KQ值的变化特征表明,正断层和逆断层的KQ值大于走滑断层,且巴彦乌拉山山前断裂上的KQ值最高,揭示其活动性最强,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53.
以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中国两性生殖卤虫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共回收了2000条差异条带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在GenBank/DDBJ/EMBL数据库中用BLASTX和BLASTN软件分别与NCBI上的非冗余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得到分值较高、长度在100bp—2kb以内的ESTs序列133条。所发现的133条ESTs的生物学功能分类为:能量代谢占24%、细胞生长、分裂相关基因占23%、RNA相关占17%、体节形成占12%、蛋白质合成占3%、转录因子占3%、离子转运占5%、细胞信号转导占4%、未知占9%。对所发现的ESTs进行了RT-PCR测定,排除假阳性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信息用于获取其全长cDNA,进而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以用于功能研究。另外,研究发现了包括小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Hox基因家族的abdA和Dfd基因、A-trh基因(排盐器官及盐调节基因)、HIF(缺氧诱导因子)、CK-M2(肌肉型磷酸激酶基因)和GRP基因(富甘氨酸蛋白基因)等20个具有明显功能的相关基因的ESTs和完整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ORF)。经初步推断这些ESTs和基因的功能大多为与卤虫发育的生理、生化相关的基因有关。所研究的133条ESTs基本代表了卤虫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谱。  相似文献   
54.
赵元鑫  李营  陈志  路畅  刘兆飞 《地震》2022,42(1):18-32
气体是识别构造带展布和活动的敏感组分。对唐山断裂带高空间分辨率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变异函数计算,分析了断裂带活动性与断裂带气体浓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断裂带本身结构特性是控制断裂带气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高倾角断裂在地表以狭长条带状为主要特征,分布气体浓度高值异常,交会处气体浓度高值异常以环带形式围绕断裂分布。沿断裂带走向,各气体浓度呈高值分布,利用变异函数计算,确定各气体组分在测量区域内气体浓度与构造相关的空间范围,据此确定了唐山断裂各段构造敏感气体组分,在断裂带周边圈定出断裂带活动性重点监测区域。断裂带气体浓度克里金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区滦县—乐亭断裂带活动性较强,唐山断裂带次之,蓟运河断裂带活动性最弱。断裂带交会处,浓度高值异常分布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5.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发育大量碱性花岗岩, 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 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和石英钾长正长岩。恰其海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80 Ma, SiO2为66.83%~68.44%, 高铝(14.46%~15.41%);富含碱质, 里特曼指数(δ)均大于3.3, 介于4.47~4.61之间; 富钾贫钠, K2O/Na2O为1.10~1.25;铁高而镁低, FeOt/MgO为4.06~7.85。其稀土配分模式右倾,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 具有中等-强烈铕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岩石形成于造山晚期伸展体制的构造环境中, 应为后碰撞演化的晚期阶段, 早于东准噶尔后碰撞的时间(二叠纪末)。构造图解判别岩体为A2型花岗岩, 可能受到与俯冲有关的流体交代的影响, 为探索区域晚古生代地壳演化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56.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古构造活动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构造活动控制了现今中生代残余层序的分布。在分析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红山凹陷下白垩统的地层尖灭关系讨论、马海凸起中生代地层的剥蚀厚度变化分析和苏干湖凹陷晚白垩世形成的古断裂带结构研究,提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白垩世古构造活动形成了北西走向的构造带,古构造以断块差异隆升为特点。现今新生代层序和下伏层序的复杂接触关系主要是由该期构造运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7.
平水铜矿是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的典型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铜矿主要形成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本文对其块状矿体下部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精确测年,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锆石多为岩浆成因,测年数据可分为5组:981~988Ma、(950±15)Ma、(926±13)Ma、(899±21)Ma和93~120Ma。地质证据和定年结果表明平水铜矿的成矿年龄为新元古代早期(~899Ma),白垩纪的热事件(93~120Ma)对矿体进行了叠加改造作用。这一认识对深入了解平水铜矿的成因、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同时提供了在钦杭结合带寻找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矿业产业布局现状,以及目前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五煤两化两核一气三综合"、"七锰五铁四钢不锈钢"、"一总三带四园六大基地"等矿业产业结构布局设想。为保障矿业产业布局落实,提出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综合利用、矿业经济园区建设等4个方面的实施部署措施。  相似文献   
59.
针对地震前后离子浓度异常变化成因以及机理等问题,以不同条件下(温度、粒度、时间),不同岩石(灰岩、橄榄岩、花岗岩)的水一岩反应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变量与偏最小二乘法对反应后溶液中Na+、K+、Cl-、SO2-、Ca2+、Mg²+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地震台站水化学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Na+、K+、S...  相似文献   
60.
陇县—宝鸡断裂带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属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最南段。为对比分析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性强弱特征,利用断裂带逸出气CO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反演。布设6条跨断层土壤气CO2测线,进行2期测量,共计获取150个土壤气CO2组分浓度,计算了气体的相对活动强度;收集了60件CO2气体样品,测试了其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岐山—马召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56~2.70)比固关—虢镇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73~1.75)大,且岐山—马召断裂上的CO2碳同位素组成比固关—虢镇断裂上的CO2更靠近深部物质端元。位于南段的岐山—马召断裂的地下构造连通性较好,断裂闭锁程度较低,而位于北段的固关—虢镇断裂气体活动性较弱,闭锁程度较高,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