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学忠  尹祥础 《中国地震》1995,11(4):361-367
本文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用于水库地震的预测,分析研究了新丰江、丹江口、参窝以及佛子岭等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库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2.
加卸载响应比这一新的参数可以定量地刻划构造运动的稳定程度.非稳定的构造运动常引起地质灾害,所以测定与计算响应比就可能预测地质灾害.利用此方法进行了地震预测(后验性的与先验性的),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3.
本文根据弹性静力位错理论,讨论了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中水平面内央任何斜交角度的走滑断层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为了便于从数学上讨论,本文中作了一些假定。根据这些假定,讨论了Y型、V型和X型这三种类型的斜交断层之间的相互影响,井讨论了T型和十字型这两种特殊交汇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几种斜交断层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其几何配置有关,即位于发震断层附近不同范围内的与之斜交的断层受发震断层的影响不同。这些理论结果对地震危险性的估计和地震预报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74.
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线性科学应用极其广泛,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将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研究中,对地震现象的非线性问题和复杂性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对非线性科学在地震的可预测性、地震模型以及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评述。关于地震的可预测性,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地震是混沌,因而是不可长期确定性预测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地震是弱混沌,因而可能是可长期确定性预报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报方法抓住了地震的本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选用纵波速度作为响应参数,在实验室内,在模拟构造应力和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岩石失稳破裂.在整个过程中测量纵波在岩石中的走时或速度,发现加卸载响应比Y的值,在系统稳定时近于1;而在失稳前,逐渐增加,最大可达到10.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曲线非常相近.认为可用纵波速度的响应比来表示岩石系统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76.
利用1990年1月1日—2010年2月26日期间发生在2010年智利Bio-Bío MW8.8地震震中附近地区的100次5.0≤MW≤6.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计算了断层面上的摩擦系数,并得到了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震前从2006年初开始直至临近主震发生的约4年零2个月时间内,震中附近地区发震断层面上的摩擦系数随时间呈趋势下降变化;从2006年初的约0.73下降到临震前的约0.4,相对下降幅度达45.2%。这个结果对认识强震孕育过程以及地震预测研究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7.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到地震活动性综合分析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该参量由多项地震活动性预测因子构成,其中包括:地震频次、缺震、地震熵、b值和调制比,该参数描述了某时段内,多种地震活动性参量对正常状态的偏离。当Rt=1时,地震活动状态是稳定的,反之,当Rt<1时,则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态。文中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地震以及矿山地震的Rt值在强事件前后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强震或较大矿震前Rt值明显偏离1。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78.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 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 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球自转减速有利于汶川地震发生。 如果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 那么在震前震区或许会出现中小地震发生受到地球自转减速触发的现象。 分析表明, 从2006年起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地区ML≥2.7地震受到地球自转减速的触发,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提出用四维空间的欧氏距离DFM来表示不同地震震源机制之间的一致性,并以1975年辽宁海城ML7.3地震序列和1999年辽宁岫岩MS5.4地震序列为例分析了主震与前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与DFM值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DFM<50时,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接近。为了对若干次地震组成的一组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判定,引入了显著性检验方法。根据陈颙提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K,以符号检验法和统计检验量Z值检验法对岫岩MS5.4地震前小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临近岫岩MS5.4地震前所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的一致性显著,置信度可达98%。   相似文献   
80.
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忠  郭祥云  李艳娥 《地震》2007,27(4):36-42
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对2000-2006年首都圈地区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 而不符合泊松分布。 月频次累计次数与月频次之间的关系与G-R关系类似。 对月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 发现在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4次ML≥5.0以上地震前, 月频次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这可能为利用地震活动性开展地震预测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