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11.
一次大陆强震前震成核的实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成核研究受到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关注 .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 ,在地震前成核带内会发生准静态滑动 ( Ohnaka,1 992 ;Dodge,Beroza,1 995;Dodge et al.,1 996;Ohnaka,Kuwahara,1 990 ;Yamashita,Ohnaka,1 991 ) .地震成核过程是指在地震动态破裂前从准静态到准动态破裂的过渡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短期前兆 ,直接前震是从准静态过渡到准动态成核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动态失稳 ( Ohnaka,1 992 ) .最近的理论研究表明 ,可以将直接前震看作为伴随大地震的准静态成核过程的局部破裂 ( Shibazaki,Matsu′-ura,1 995) .因此 ,在成核过程中可能伴随…  相似文献   
112.
地震潮汐触发是指由潮汐引起的应力变化而触发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潮汐触发的研究可能为断层错动引发地震的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早期,地震潮汐触发研究主要是在地震活动中寻找潮汐周期。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地震活动与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严格检验。时至今日,地震是否被潮汐触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不过,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发生前数年,震源区地震活动往往受到潮汐触发,如果这个结果被证实,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3.
利用甘肃省区域台网提供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甘肃南部地区2010年1月~2017年8月ML≥2.0地震的视应力,分析九寨沟地震前甘南地区视应力的时空演化特征,所得结果如下:①ML2.6~3.1、ML2.0~2.5震级段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九寨沟MS7.0地震前,距震中较近的川甘交界地区的舟曲、文县等地呈现出较为集中的视应力高值异常;②ML2.0~2.5、ML2.6~3.1地震的视应力在大区域范围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一定差异,ML2.6~3.1地震视应力变化更为明显,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表现为震前显著升高,而ML2.0~2.5地震视应力则在震前一两年内开始下降;③随着区域划分范围向震中靠近,ML2.0~2.5、ML2.6~3.1地震视应力的变化逐渐趋于一致,至震中附近时,2个震级段视应力均表现为“震前几年长时间升高—临震前几个月下降”的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14.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2017,37(4):10-21
2011年3月11日, 一个 MW9.1地震袭击了日本本州地区, 为了分析这次地震前后主震破裂区内应力时空变化, 我们选取199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发生在破裂区内的563个5.0≤MS≤6.9地震, 研究了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 日本MW9.1地震前从2002年中起视应力开始呈趋势性上升变化, 到2009年初以0.18 MPa/a的速率从0.6 MPa上升到1.76 MPa, 相差约3倍, 直到地震发生前夕一直保持在1.5 MPa之上。 地震发生之后, 直到2016年6月在破裂区内视应力呈缓慢下降变化, 但仍保持在1.5 MPa之上较高水平。 视应力在地面上和断层面上的分布显示, 1996—2005年间破裂区仅存在个别视应力高值, 从2006年到2011年2月, 破裂区大面积出现视应力高值。 在日本MW9.1地震发生之后的近3个月内, 破裂区视应力整体处于高值水平, 之后在较高的水平上缓慢减弱。 视应力是地震断层面上平均应力的下限, 视应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震源断层面上平均应力的高低。 在日本MW9.1地震前, 发生在破裂区内的地震, 其断层面上的平均应力经历了大约8.5年的趋势上升变化过程。 这次大地震前破裂区所在的地壳应力逐渐增加, 最后导致断层面错动发生日本MW9.1地震。  相似文献   
115.
强震发生前震源系统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或许会对微小的应力变化敏感.地球自转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也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非常微小,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也非常微弱,如果震源区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微弱的应力变化或许会激发一些地震活动.这些被激发的地震活动将会表现出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显著相关性.为了考察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1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是否存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显著相关的地震活动,选取2000年1月-2011年2月M≥5.0地震集中活动区域为研究区域,根据USGS发布的1991年1月-2011年2月的地震目录,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与本州M_W9.1地震前发生的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用P值来评估,P值越低表示相关性越显著.结果如下:在研究区内5.4≤M≤6.9地震的P值的时间变化显示本州M_W9.1地震前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存在低于0.5%的P值.当P值达最低值时,约82%的5.4≤M≤6.9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加速期,显示出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加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取3°×3°的空间窗,以0.1°的步长沿经度和纬度滑动对P值进行空间扫描,可以得到P值的空间分布.扫描区域远大于研究区,经纬度范围为(33°N-43°N,138°E-147°E).在P值的空间分布图上,可发现在P值处于最低值期间,低于0.5%的P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本州M_W9.1地震震中位于这个低P值区的边缘.因此,本州M_W9.1地震前在其破裂区内存在显著的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震活动现象,说明破裂区内存在非常不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6.
一种前兆异常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忠  黄辅琼  吕晓健 《地震》2000,20(3):25-28
给出了一种地震前兆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以北京板桥水位观测资料为例,通过与随机异常和以一定时间间隔周期出现的均匀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对比,对其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系统检验。 结果表明,北京板桥水位观测5日均值,通过维纳滤波后的残差值高于1倍均方差异常,对张北—唐山一带中等以上地震具有一定预报效能。以异常出现后80天的时宽做预报,此时 R 值可达0.43,可信度为70%以上。这一方法可用于对其他前兆观测台站或单测项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7.
水化异常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v值的映震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了首都圈1989年以来的水化群体资料,考虑到水化观测台站分布的非均匀性,计算其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v值 。结果表明,水化前兆群体非均匀性指标Cv值异常与首都圈6 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Cv值的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可以对未来的地震趋势作出一定预报。  相似文献   
118.
An example of earthquake nucleation of the strong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he study on earthquake nucleation is widely concerned by seismologists in the world.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s should be preceded by quasi-static slip within a nucleation zone (Ohnaka, 1992; Dodge, Beroza, 1995; Dodge, et al, 1996; Ohnaka, Kuwahara, 1990; Yamashita, Ohnaka, 1991). The earthquake nucleation process means a transition from quasi-static to quasi-dynamic rupture process, and it itself is a short-term precursor. Immediate fo…  相似文献   
119.
Thespatialtempor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anditsimplicationsforpredictingthethreeelementso...  相似文献   
120.
陈学忠  李艳娥 《中国地震》2007,23(4):327-336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MS5.1地震,震前的2001年10月始在震区附近形成了ML≥1.5地震空区,这次地震发生在该空区边缘。本文在近震源条件下,根据Brune模式,利用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该空区边缘发生的20次ML≥2.0地震的地震矩和地震能量,进而计算了地震视应力,分析了空区形成过程中这些地震的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视应力升高过程。这说明该空区的形成伴随着应力的增强过程,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