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筛析法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一种碎屑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对于砂砾质沉积物而言,在具体的粒度分析实验中,应该取用多少质量的样品进行筛析,目前尚缺乏完备的、科学内涵明确的技术规范。《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对此问题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其原理不明,也未能包括砂砾质沉积物的主要粒径范围。本研究针对筛析法取样质量的估算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基于概率分布理论推导出一套适用于砂砾质样品的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公式,给出了不同分选系数下(0.35Φ~4.00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的范围。研究表明,现行海洋调查规范的最大颗粒直径与取样最小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能是基于正态分布、分选极差的下界(σ=4.00Φ)的情况推算而来的;可将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表的最大颗粒直径扩展至64 mm,该粒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为47.8 kg。为了检验推导的公式,以浙江省舟山群岛和象山半岛的潮间带近200个砂砾质样品为例,计算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筛析法理论取样最小量及其理想状态下的正态粒度分布,并与实际样品的取样量及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2.
海洋溶解有机质(DOM)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塑造海洋DOM库的重要过程目前,微生物与DOM互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环境,而对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介导转化的DOM分子特征研究较少.在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近岸水体缺氧现象频发.为探究低氧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响应及其介导转化DOM分子特征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受控培养实验(分别以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为本底添加海带多糖),对比不同溶解氧浓度(7、5和2mg L-1)和不同底物条件下微生物介导的DOM转化过程,并利用光谱学分析和超高分辨率质谱FT-ICR MS探究不同实验组的DOM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原位海水添加海带多糖的培养体系中低氧浓度(≤2mg L-1)下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群落演替相对滞后,严格需氧的细菌类群如类假单胞菌科和鞘氨醇单胞菌科的生长被抑制,总有机碳(TOC)的利用速率在第4到32天降低了36.9~46.7%,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DOM组分被保存,DOM腐殖化程度明显降低.在所有培养体系低氧浓度下,DOM的分子芳香度指数明显降低本论文为深入研究近...  相似文献   
23.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思路与基本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地质灾害的灾种分布、形成条件、成灾制约因素都存在区域性规律。进而强调指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灾害成生规律分析、主控因素分析是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最后,简要说明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思路及评价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24.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建筑密集,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强烈,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也相应较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城市功能不同,其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严重程度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平原城市、山区城市、沿海城市、矿业城市四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为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分别对各单一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将单一灾种评价的结果叠加,得出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成果,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灾害预测预报和监测系统,进而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25.
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使得海滩监测有新的选择,但不同无人机平台的监测精度与适用情景各异,有必要进行适用性评价。本研究利用两种无人机平台(精灵4 RTK、经纬M300 RTK)与两种地形监测技术(SFM摄影测量、激光雷达)在象山县大沙海滩进行海滩地形监测,计算低空无人机监测海滩地形的平面误差与高程误差,分析不同无人机平台准同步监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利用无人机监测结果分析大沙海滩的地形特征,讨论海滩地形冬季前后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无人机平台能胜任高精度的海滩地形变化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6.
为解析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作用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选取熊耳山地区五丈山岩体开展岩相学、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Sr-Nd-Pb同位素研究。五丈山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6.44%~71.71%)、富碱(Na2O+K2O=9.8%~10.06%)、较富Al2O3(14.52%~15.63%)以及贫TFeO(1.71%~3.47%)、CaO(0.51%~2.56%)和MgO(0.19%~0.59%)等特征,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该岩体富集LREE、K、Sr、Pb、Zr、Hf等元素,亏损HREE、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具微弱Eu正异常(δEu=1.00~1.14,均值为1.07),为I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87Sr/86Sr)i值较高(0.707 3~0.708 0),εNd(t)值为-20.5~-17.9,Nd的二阶段模式年...  相似文献   
27.
王秀英  周秉荣  陈奇  李甫  权晨 《高原气象》2022,41(2):338-348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耗水特征,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玉树隆宝地区高寒沼泽湿地为观测研究站,以实际蒸散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系统,通过涡度相关理论进行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分析了实际蒸散发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典型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实际蒸散发主要集中在生长季,平均蒸散发分别为123.46 mm和146.76 mm,小时蒸散发在一天的14:00-15:00(北京时)达到最高值;(2)对于不同下垫面,蒸散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不同,高寒草甸净辐射对蒸散发的贡献最突出,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热通量对蒸散发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净辐射;(3)不同下垫面水分消耗(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 and precipitation,IETP)变化特征说明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湿地下垫面都以水分消耗为主,IETP占比分别为69%和80%。  相似文献   
28.
利用青海省41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统计逐年降水量/日数、侵蚀性降水量/日数,分析青海省降水和侵蚀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降水量、降水日数、侵蚀性降水量、侵蚀性降水日数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空间分布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从4个生态功能区分布来看,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最高,为469.3 mm,柴达木盆地全省最低,为99.4 mm;侵蚀性降水量柴达木盆地最低,为25.1 mm,东部农业区全省最高,为155.5 mm。1961—2018年青海省年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量分别以8.1、4.7 mm/10a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侵蚀性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5、0.2 d/10a。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日数突变分别发生在2004年和2001年,突变后侵蚀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较突变前分别增加22.4 mm和0.7 d。1961—2018年青海省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平均为32.7%和6.5%,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分别以0.59%和0.21%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9.
工作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会全栈古穹隆构造南东缘,其成矿域位于辉南—桦甸—和龙金银成矿带中段,属太古宙高级变质区。本文从Ⅱ号矿化角砾岩地质背景入手,详细论述了Ⅱ号矿化角砾岩带及带内矿体的规模、形态、金品位变化、矿石结构构造、共生组合和矿物生成顺序等特征,并阐述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0.
二等水准在汕汾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工后沉降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等水准在汕汾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工后沉降监测的应用,详细描述观测方法并进行了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