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热水沉积作用与成矿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热水活动在岩石圈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和成矿作用,热水作用的动力学类型主要深部岩浆作用,碰撞挤压作用和沉积物自生高压脱水作用根据热水成矿的特点,在传统的三种成矿作用分类这外列出热水成矿作用并进行了次级分类。我国南方主要有发育有四期热水沉积作用,其特征是:在演化方式上从震旦纪到二叠纪有从学积作用向交代和充填作用演化的趋势,在元素组成上有从稳定元素向活沲元素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礁硅岩套是控制广东大降平超大型黄铁矿床,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长坑超大型金,银矿床的重要岩石组合1,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夺,热水沉积岩,细碎屑岩和条带泥灰财,同层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次火山岩,以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中盆地演化到一定阶段内,是由盆地正常沉积,生物,盆下源的热水沉积和岩石圈深部的岩浆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贵州省松桃热水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贵州松桃锰矿产于具高地热场的近岸盆地内,岩相、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具热水沉积特点。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碳同位素、硫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特点反映锰矿为热水沉积形成。沥青反射率测定锰矿形成温度为170℃->195℃左右。  相似文献   
84.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相似文献   
85.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模式为轻微负Ce异常、轻微的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下矿层磷块岩的Ceanom值为-0.065~-0.077,上矿层磷块岩的Ceanom为-0.26~-0.291,表明瓮安磷矿沉积古环境从下矿层的还原条件转变为上矿层的氧化条件。这种南沱冰期之后的环境变化可能为瓮安动物群的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6.
广东云浮大降坪超大型黄铁矿矿床的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大降坪黄铁矿矿由含矿地层的中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上部细碎屑岩系,二者之间的热水沉积黄铁矿矿层,硅岩层和硅化岩及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构成的礁硅岩套的控制,矿体呈规模不等的透镜体与围岩整合顺层产出,透镜体边缘常分叉与围岩过渡,3号矿体矿石条带状和条纹状构造,并伴有准同生的变形构造,4号矿体几乎全由黄铁矿构成的块状横行为主,发育有内碎屑角砾状,致密条带状和条纹状等原生沉积组构及菌藻微生物组构,反映了原生热  相似文献   
87.
贵州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福磷矿下矿层条纹-条带状磷块岩的磷条带、泥岩条带、上矿层磷块岩的磷质、白云质胶结物有各自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点。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下矿层磷条带和泥质磷块岩条带位于地幔铅、造山带铅和上地壳演化线之间,并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上矿层块岩的白云质胶结物远离所有类型铅的演化线。下矿层的泥岩条带位于幔源铅和上志壳铅演化线之间,但与磷质不同,更偏向于白云质胶结物的分布区。在朱炳泉等(1998)的△γ-△β铅来源分类图上,上矿层和下矿层的甩磷质样品分布于地幔铅、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俯冲带碎屑沉积作用铅和海底热水作用铅区。上矿层磷块岩的白云质胶结物分布于上地壳和地幔混合俯冲带岩浆作用铅、化学沉积型和海底热水作用型铅区。泥岩条带分布于地幔源和海底热水作用型铅区。因此,瓮福磷矿磷质样品的铅主要具地幔铅、上地壳铅和热水沉积作用的混合来源,以地幔为主。上矿层白云质胶结物铅同位素具有海源和海底热水作用的混合来源。下矿层泥岩条带铅同位素具地幔、上地壳和海源铅的混合特点。陡山沱期大规模磷质成矿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预示着磷质的超常成矿与磷质生物的爆发可能与地幔体制的变化有某种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8.
贵州松桃锰矿沉积有机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桃锰矿矿石氯仿沥青“A”、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围岩泥岩则与此相反。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和萜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表明,贵州震旦松桃锰矿热水沉积体系中微生物主要为藻类生物和细菌类微生物,其生存环境为水温达170℃ ̄195℃、还原和盐度不高的热水体系。  相似文献   
89.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成藏动力学及其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沉淀水合物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海底渗漏系统中渗漏天然气沉淀为水合物的比例。如果BushHill渗漏系统海底水合物或喷溢天然气的化学组成是渗漏系统气源天然气通过沉淀水合物转变而成,则需要约3. 3% ~21. 7% (平均12. 9% )的渗漏天然气在海底沉淀为水合物。结合渗漏系统的活动时间(1万年)和天然气流量(800t/a),沉淀在墨西哥湾GC185区BushHill渗漏系统中的水合物天然气资源为0. 37×109 ~2. 43×109 m3,平均为1. 45×109 m3,与体积和含量评价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
深海有机质的来源与演化及其碳酸盐含量变化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析新不列颠海沟水深3908 m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有机碳的δ13C值和AMS-14C定年以及CaCO_3含量变化,探讨该海区的有机质来源与演化及碳酸盐含量变化与控制因素。研究发现:(1)该地区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自生有机质,但受到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其中在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期,海平面相对较低,但海平面逐渐上升会带来部分侵蚀的陆源土壤输入,而且作为降水带的赤道辐合带(ITCZ)位置偏南引起的陆源剥蚀物质输入增强,使陆源有机质贡献比例较高,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土壤的有机质贡献;(2)该地区的CaCO_3含量在末次冰消期以来呈现出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中晚期较低,而全新世早中期较高的特征,其变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和ITCZ迁移引起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强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