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存在较强的各向异性,而各个方向的性能数据积累不足,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尚不完善,为了发现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在冲压发动机喷管中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地解决措施,开展了这种复合材料应用于冲压发动机喷管的承压强度计算和承压实验研究。对承压实验中出现的低压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低压破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C/SiC喷管喉部密度较低,导致强度较低,承载能力下降,是首次强度验证实验过程中该局部破坏的原因;为提高喷管强度,需要通过其形状设计并控制沉积流场,保证其喉部的沉积密度达到1.9g/cm3以上。对改进后的喷管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喷管喉部和纵向密度的分布进行工业CT无损检测,确保喷管密度的分布均匀。   相似文献   
12.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
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416~336Ma,可分为3组:2416~2365,1797~1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
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
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
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
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吉尔吉斯天山研究进展的梳理,结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实地考察,系统论述了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基础地质情况,着重讨论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过程。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由"尼古拉耶夫线"和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划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两条缝合带限定了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和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吉尔吉斯天山古生代岩浆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古生代捷尔斯凯伊洋演化过程中,与弧-陆碰撞、弧-弧碰撞相关的岩浆作用和晚古生代与南天山洋闭合相关的岩浆作用。晚古生代存在两个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石炭世与南天山洋向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早二叠世与后碰撞花岗岩侵入作用相关,并受剪切带控制的金-多金属矿床。南天山缝合带附近出露的不同岩体在岩石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的差异,反映了位于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以北的岩浆源区为成矿物质贫瘠的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而断裂以南的岩浆作用源区为富集流体及成矿元素的增生杂岩和塔里木被动陆缘沉积物。  相似文献   
14.
黄海  陈博  刘易非  陈军斌 《地下水》2012,34(6):198-200
针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无机垢堵塞严重、注水压力高、注不进等问题,采用结垢趋势预测、静态和动态模拟法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注水过程中的无机垢结垢规律和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长8储层地层水和注入水配伍性较差,当地层水与注入水比例为9:1时结垢最为严重;实验产生和现场取得的垢样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实验室筛选的ZG0501型阻垢剂阻垢效果较好,72 h阻垢率为63.20%;现场解堵措施所用的酸液可以起到很好的解堵、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滩间山群矽卡岩化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漫塔格地区滩间山群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在该区已发现的尕林格铁矿床、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肯德可克铁钴铋金矿床、虎头崖Ⅵ铜铅锌多金属带、Ⅱ铜铅锌铁锡多金属矿带等均与滩间山群关系密切。通过对区内成矿与滩间山群关系密切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剖析,得出该地区交代滩间山群的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物源主要受控于滩间山群。在该区要重视寻找与滩间山群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别是滩间山群下岩组发育地段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暴时环电流不对称性的地面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东经20°子午链和北纬30°纬圈链台站地磁场日分量的分钟值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07-10日期间赤道环电流不对称性的时间演化特征.利用UT_MLT和UT_MLAT等值图来监测H分量的地方时分布、纬向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UT_MLT等值线图清楚地显示,在急始之后的初相,日分量主要在正午附近增强,表明磁层顶查普曼一法拉罗电流所产生的地磁效应是主要原因.主相期间H分量最大负值出现在昏侧,表明环电流呈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分布.②UT_MLAT等值线图显示,磁暴期间磁扰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与Dst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磁扰的纬向分布提供了描述暴时环电流能量时间变化的新视点.③H分量的UT_MLT和UT_MLAT等值线图为实时监测环电流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之一,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测定微量铅的报导较多,本文用氯乙酸—氯化钠作支持电解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DPSA)测定痕量铅,检出限为2.6ng/ml,5~100ng/ml的铅与溶出峰高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乳化剂—OP等表面活性剂,不仅提高分析灵敏度,而且也增加了汞膜的使用寿命.测定地质、人发及天然水样中痕量铅,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 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愈来愈显示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分的特点,其中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东昆仑夏日哈木早泥盆世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床、帕米尔玛尔坎苏晚石炭世大型火山源沉积型富锰矿和西昆仑大红柳滩晚三叠世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发现事实,将它们成矿的构造地质背景演化作为主线关联起来研究,提出它们分别代表了古特提斯裂解、大洋扩张和闭合后碰撞构造转换结果的认识。【研究结果】 认为与古亚洲洋同期的原特提斯洋于志留纪末碰撞闭合后,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由于地幔柱作用改造的软流圈发生部分熔融而裂解,形成了以夏日哈木与裂解背景幔源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随着进一步扩张,在早石炭世形成了古特提斯成熟大洋,由于大洋中脊喷发提供的成矿物质,在晚石炭纪随着大洋快速扩张向消减的转换,洋底碳酸盐岩沉积中形成了玛尔坎苏大型富菱锰矿矿床;古特提斯洋闭合后于中三叠世进入碰撞造山阶段,于晚三叠世后碰撞阶段地壳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高温热液流体,并造就了大红柳滩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早晚古生代之交是古特提斯洋裂解的开始,此时秦祁昆洋为代表的原特提斯主洋已经闭合,作为原特提斯洋弧后盆地的古亚洲洋尽管尚未闭合,但夏日哈木镍钴矿床则是原特提斯造山后陆壳再次裂解的产物,并非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岛弧或后碰撞的环境;锰是亲石元素,岩浆作用中不富集,而在外生沉积作用中富集,说明古特提斯早石炭世新生洋壳是富锰的,淋滤出的锰离子在晚石炭世相对宁静洋底深处碱性环境中形成沉积型碳酸锰矿,代表了较为强烈的岩浆作用阶段向相对宁静的沉积环境的转换;大红柳滩S型花岗岩基及其大规模伟晶岩型锂铍矿的产出,则反映了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重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是古特提斯洋缝合造山后或后碰撞伸展的环境。【结论】 就已有的成矿事实,东昆仑康西瓦—阿尼玛卿古特提斯缝合带与南部巴颜喀拉的西金乌兰—金沙江和羌塘的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相比,更富有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