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交汇部位,该区多期的岩浆和构造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在对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Landsat 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综合矿物光谱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基础地质资料,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与比值法结合-异常筛选”的方法体系提取了研究区铁染、羟基等矿化蚀变信息。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共圈定羟基矿化蚀变异常13处、铁染矿化蚀变异常17处;矿化蚀变异常以白垩纪火山地层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沿NE向断裂与NW向、NNW向及SN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分布,与中生代火山岩和早白垩世—早石炭世侵入岩体接触带部位密切相关。结合已知的地质矿产资料及野外实地验证结果,发现该地区普遍发育褐铁矿、赤铁矿等铁染异常矿物以及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羟基异常矿物,提取出的铁染与羟基矿化蚀变异常与物化探异常套合较为紧密且与已知的金、铜、钼等矿点和矿化点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2.

高效准确地识别地磁时变观测数据中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波形对于提高地磁时变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由于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干扰程度变化多样, 给识别任务带来巨大困难.为了能自动识别长短不同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 本文提出一种高压输电干扰事件的多尺度表示及识别方法: 利用小波技术具有多尺度的特性,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自动特征提取的特性, 将二者结合, 设计了一个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地磁中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首先使用离散小波技术将地磁时变观测样本进行多尺度分解, 得到原始样本的多尺度表示, 再将分解后的多尺度地磁时变观测样本分别输入到含有多个输入分支的卷积神经网络中, 每个分支分别自动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 然后将多个尺度的特征融合, 并加入注意力机制来自适应计算每个尺度特征的权重, 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加权处理, 再采用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进行分类, 本文将该模型命名为CBAM-MCNN.在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提供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样本上进行试验, 并将本文所提出模型的识别效果与现有的全卷积网络、残差神经网络、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IICM-HVDCT-CNN-LSTM进行了对比, 在5271条测试样本集上, 本文所提出的CBAM-MCNN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14%, F1值达到了97.12%, 远远高于其他4种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143.
通过梳理安徽省内2014—2017年观测系统、人为干扰等6类数据异常事件,形成背景值数据库,借此深入剖析事件的变化特征,综合研究得出:①时间变化显示,安徽省内各类异常事件条目大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②学科特征显示,地电、地磁、形变、流体观测异常事件均以某类事件为主,具有一定的学科特征;③空间分布显示,各类异常事件呈随机性分布,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各类事件均形成以影响因素、变化形态为主要指标的特征库,已作为安徽省内跟踪分析工作的重要判定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徽地区的前兆异常判定和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安徽前兆仪器运维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4.
西藏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是目前西藏地区最大的层状沉积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从含矿建造、断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分析入手,分析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揭示了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和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两期成矿作用,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5.
识别地质灾害聚集的热点区及驱动力对于区域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定西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等7个评价因子,利用确定系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的空间集聚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定西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其主要受降水、坡向、工程岩组等因子的影响;地质灾害与降水、坡向和工程岩组的空间关系为高高聚集;地质灾害危险性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3 k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且随距离阈值增加而降低;距离阈值为5 km时,正相关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以团块的形式存在,而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描述Fe、Mn在水库中的氧化还原变化、吸附、解吸、沉降及再悬浮,考虑水流运动对Fe、Mn迁移变化的影响,研制了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式及三维Fe、Mn迁移变化模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水库三维Fe、Mn迁移分布模拟模型。该模型在阿哈水库实际运用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水流运动整体流速较小,Fe、Mn在水库中平行迁移运动缓慢。进入水库的Fe、Mn负荷大量沉入库底,在水体缺氧条件下,底质中Fe、Mn重新释放,形成明显的Fe、Mn分布垂直梯度,造成水库下层Fe、Mn大大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7.
<正>1研究背景地磁场的日变化属于变化磁场,一般受2种因素控制,一部分为空间电流体系,是地磁日变化的外源场,外源场的影响范围较广,在几百千米范围内相关性较好;另一部分为内源场,是由外空电流体系在地球内部形成的感应磁场,能够反映区域及观测台附近地下电性结构的信息。研究表明,地磁场日变化第一主成分对应于电离层中的太阳日变化,具有季节性和逐日变化特征;第二主成分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信号;第三主成分可能是与地震相关的震磁信号,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部性。  相似文献   
148.
东天山彩霞山大型铅锌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矿体主要产于白云石大理岩与下伏的硅化粉砂岩接触部位,其热液期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黄铁矿阶段、闪锌矿-黄铁矿阶段、闪锌矿-磁黄铁矿-透闪石阶段、硫盐-方铅矿阶段。前人获得成矿时代数据范围跨度大,直接影响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次工作选取不同矿体矿石中33件金属硫化物,分期次开展Rb-Sr同位素测年,获得了(326.5±4.2)Ma、(315.3~312.9) Ma、(302.3~299) Ma等前3个成矿阶段的年龄,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和前人有关东天山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认为彩霞山铅锌矿的成矿构造背景为弧前盆地向弧内盆地转换阶段,是东天山造山带晚石炭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2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3纲36目74科130属,物种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春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沼泽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湿草甸生境。3)季节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弱,夏季的距离衰减模式比秋季和春季更强。4)拉鲁湿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5)空间因素在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异方面具有显著贡献,而快速变化的水质变量在决定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和缓慢变化水质因子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明确辽东湾植被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速度缓慢、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奥维互动地图(Ovid interactive map, OMAP)平台,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90—2019年辽东湾生长季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对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以2010年为转折点,近30年来,辽东湾地表植被NDVI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植被覆盖总面积变化较小,但中高植被覆盖区(0.6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