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做登陆热带气旋站点大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燕珍  孙军波  余晖  陈佩燕 《气象》2012,38(3):300-306
将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应用于在登陆热带气旋影响下,每天00、06、12、18 UTC 4时次2分钟平均的站点风速预报。从2002-2007年热带气旋本身强度、站点地形情况和站点附近高低空环境场要素,设计相关因子,建立了4种预报模式,其中模式4的风速拟合误差的标准差为1.591 m·s~(-1)。用2008年8个登录热带气旋做独立样本检验,预报风速与实际风速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750 m·s~(-1),标准差为2.367 m·s~(-1)。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样本截取和预报因子选取后,SVM方法建模的风速预报48小时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红外云顶亮温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MS-5气象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TC)TBB、TBB的对称和非对称分量与滞后0—48h TC强度的相关关系。发现,TC眼墙附近东南侧的TBB、距TC中心半径0.8°—1.7°范围内TBB对称分量和1—10波振幅之和与0—48h的TC强度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与滞后24h的TC强度相关极值分别达到-0.52,-0.59和-0.625。考虑气候持续因子、天气因子及TBB因子,针对1996—2002年西北太平洋远海区域(0°—50°N,120°—155°E)热带风暴(TS)等级以上样本,建立12,24h和48h强度预报方程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1.0°—1.5°环域平均的TBB对12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位居第4,TC东南侧TBB的平均值和1.1°—1.5°范围TBB极大与极小值之差对24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分列第3和第5位。考虑TBB因子的回归方程对TS和强热带风暴(STS)的强度预报能力有较大提高,对12h内强度减弱15m/s以上TC的12h预报、强度稳定TC的24h预报和强度48h增强10m/s以上TC的48h预报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3.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建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测模型,模型首先进行历史相似热带气旋选择。从选择的样本出发,计算得到一组气候持续因子、天气学经验因子和动力学因子, 对这些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因子同对应时效的热带气旋强度输入神经网络训练模块,从而得到优化的预测模型。从2004-2005年西北太平洋26个热带气旋过程对12,24,36,48,72h等不同预报时效分别进行的634,582,530,478,426次预测试验结果的统计来看,相对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水平,该模型显著降低了各时段的预测误差。从几个热带气旋个例的预测结果来看, 该模型对超强台风, 以及具有强度迅速加强、再次加强等特征的热带气旋过程均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24.
华北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多种地震活动性方法后认为, 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MS≥5.8中强震前, 约83%具有3级或4级地震异常条带、 孕震空区及信号震出现。 震前有信号震的比例占92%, 83%的信号震距主震150 km以内, 距主震发生时间小于1年的占67%。 条带时间形成进程在2年内的约占90%, 震前条带形成后到主震发生83%在5个月内。 空区形成进程在1年半内的占83%, 空区形成后到主震发生91%在50天内, 为有意义的地震活动图像短期异常特征。 文中还探讨了异常条带图像的定量判别指标及其与未来强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5.
前震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117次中强地震(东部MSge;5.5, 西部MSge;6.0), 其中有直接前震的地震11次, 占9%; 有广义前震的地震63次, 占51%. 直接前震与主震的时间间隔优势分布在30天以内, 空间距离50 km以内, 震级差在1级以上.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资料, 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和2000年1月15日岫岩MS5.6和5.1地震前的直接前震具有较高的剪应力背景.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应用 VAX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简称 ECDC).收集入库的地震目录数据比较齐全,精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数据库的结构包括模式、存储模式和三个子模式,其中定义了两个记录,五个系和六个存储域.为数据库设计了交互用户接口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一般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或对数据进行操纵.某些专业用户还可以通过 VAX DBMS 的查询工具 DBQ 或直接嵌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操纵语言 DML 访问数据库.  相似文献   
27.
本文详细介绍了“矿山地震监测速报系统和分析预测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96-2010年的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研究经过台湾海峡的热带气旋(TC)内核深对流活动特征。根据TC受台湾岛影响的大小分为远海区域、登陆前近海区域、台湾岛区域和海峡区域4个阶段。分析发现,穿越台湾岛进入海峡区域的TC内核结构趋于松散,深对流系统的总面积较远海和近海区域TC小,但深对流系统个数较前期显著增加,活动位置远离TC中心。海峡区域的水体虽然有利于TC内核深对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发展,但并不能明显促进极端强对流系统的加强发展。位于台湾岛和海峡区域TC的深对流系统活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特别是海峡区域TC的热塔分布,在TC前进方向左后侧出现的概率最高,超过了半数。  相似文献   
29.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到地震活动性综合分析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该参量由多项地震活动性预测因子构成,其中包括:地震频次、缺震、地震熵、b值和调制比,该参数描述了某时段内,多种地震活动性参量对正常状态的偏离。当Rt=1时,地震活动状态是稳定的,反之,当Rt<1时,则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态。文中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地震以及矿山地震的Rt值在强事件前后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强震或较大矿震前Rt值明显偏离1。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30.
本文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卫星资料对登陆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工作,指出利用卫星资料对登陆热带气旋降水估计及预报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