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角度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的研究论文数量非常多.  相似文献   
22.
基于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预测强震发生地点,是地震预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例如,在日常震情分析预报中,通常将多种异常现象的相对集中区作为未来可能的强震震中所在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3.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地下水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包括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水位同震响应及机理解释、水温同震响应及其机理、地下水反映的断层活动低频信息几个方面, 探讨了地震地下水位变动与应力应变的关系, 展望了地震地下水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地学和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网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描述了网格的特点和发展;列举了国际上建设地震学应用网格的研究动态;最后对我国地震学中引入网格技术的情况做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5.
26.
1 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地震学发展 地震学是观测的科学,纵贯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地震观测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主要指传感器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地震学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典地震学阶段也称模拟地震学,定量地震学阶段也称数字地震学.  相似文献   
27.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地震台网都对汶川8.0级地震作了快速反应,仅仅地震速报已经无法满足特大地震的挽救生命及救灾的需要,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地震台网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反应和产出,提出了我国地震台网必须反思只重视"地震速报"的作法,建议我国地震台网必须结合大地震救灾实际,研究地震台网综合快速地震动和震源参数产出,以适应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8.
关于地震预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预警效果、预警部署及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震预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方向,并首次提出了预警能力、预警无效区、预警受益区、预警反应时间的概念.地震预警能力受预警系统的制约,实际地震预警能力除与台网密度、预警模式、自动处理系统、数据传输模式、发布系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震破裂性质有关.同时强调地震预警部署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9.
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地震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在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中数据库系统相对于文件系统的优越 ,介绍了当今数据库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并列举了成功应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的范例,从而论证了地震系统建设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大数以其蕴含的丰富价值,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并构建大数据服务,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地震信息化工作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前沿技术在地震监测及预警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各种技术对推动地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及应用方案,提出了包括地震物联网、地震云计算平台、一体化显示等内容,探讨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框架体系、应用模式等.针对当前地震数字化观测存在的监测数据传输和震后应急调度支撑不足的问题.研究将新型传感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地震监测区域,结合云计算技术提高地震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应急调度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架构为核心的地震大数据应急调度平台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架构及技术实现.系统搭建于宁夏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上,该体系架构节约了传统海量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昂贵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等技术,为快速构建大数据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在数据传输及应急调度方面效率很高,平台体系架构得到初步应用,以期为地震应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