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陈丹  布和朝鲁  朱克云 《大气科学》2013,37(6):1199-1209
本文利用1951~2011年的再分析资料及观测资料,探讨了春末环贝加尔湖地区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春末贝加尔湖脊(简称贝脊)在1951~1979年间较弱,但在1980~1999年期间显著增强。进入21世纪后,春末贝脊呈显著减弱的趋势;(2)强(弱)贝脊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度显著升高(降低),使西南地区的温度降低(升高)。贝脊的强弱变化,对北方地区温度的影响在1951~1979年期间最为显著,对西南地区温度的影响在1980~2011年期间显著。在1951~1999年期间,贝脊的强弱变化与长江下游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进入21世纪后,贝脊的强弱变化与西南地区降水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9%置信度);(3)强贝脊与由北大西洋/欧洲上空向东传播的定常行星波密切相关,而弱贝脊主要与欧亚大陆次极区纬向伸展的行星尺度脊相联系。在不同的年代际时段,与贝脊强弱变化相联系的北半球异常环流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5月份的强贝脊环流以前期的北大西洋涛动、东大西洋型以及弱东亚大槽环流为前兆信号。同年3月乌拉尔山气旋式异常环流为5月份贝脊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82.
2019年3月14日至3月18日,宁波市集中优势力量在短短4天时间内完成鄞州区和镇海区成果核查工作,范围共计1038.6平方公里,内业核查85815图斑,实现100%全覆盖,发现问题图斑3641个,对全部存疑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查。该市从'人、技、法、质、环'五个方面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障三调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3.
目的:优选老鹳草中柯里拉京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对 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初步判断柯里拉京的降糖作用。方法:以柯里拉京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提取方法、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对老鹳草柯里拉京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老鹳草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老鹳草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回流提取2次,用量8,6倍,提取时间 1.5,1.5 h,在此条件下,老鹳草柯里拉京的提取率 1.2%,影响老鹳草柯里拉京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结论:通过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老鹳草中柯里拉京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84.
陈丹  刘艳芳  余海  杨柳  黄建忠 《测绘科学》2010,35(2):137-138,98
从二次土地调查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PDA小巧轻便,但是内存小等特点,分析出实现一款性能良好的基于GPS-PDA的外业测绘系统关键的问题在于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速度与效率。为提高空间数据在移动设备上的分析处理的速度与效率,对空间数据图层进行分级、分块管理建立层次网格索引,并且建立空间数据对象的R-TREE索引。采用不同比例尺的空间层次进行分级管理,采用网格方法进行分块管理,从而提高了PDA的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185.
186.
研究旨在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递归消除模型,通过SHAP算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 SHAP)与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 PDP)对缓丘岭谷地貌区域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内部机制解释,以期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利用优化随机森林算法对典型缓丘岭谷地区滑坡易发性进行研究,建立缓丘岭谷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特征递归消除算法剔除噪声因子,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人类活动5个类型16个因子构建重庆合川区滑坡致灾因子数据库;结合合川区754个历史滑坡点,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因子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根据专家经验法对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进行划分,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等级;应用部分依赖图对合川区滑坡发生影响大的因子进行解释和SHAP算法对个体滑坡进行局部解释。结果表明:与原模型相比,随机森林-特征递归消除模型测试集AUC值提高了0.019,证明了特征递归消除算法的有效性;训练集以及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69、0.75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缓丘缓坡地区在起伏较大地区滑坡密度较大,历史滑坡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