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我国三十多个中强震和强震前的地震空区的分析,对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应用地震空区估计地震趋势的设想,提出了判别孕震空区的标志和“逼近地震”的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近年来豫北、鲁西南一带的地震活动性有所增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根据孕震  相似文献   
52.
用时间序列数据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诱人课题。人们目前还无法直接给出自然界中许多现象产生的确定性规律或描述现象的微分方程,然而却可获得大量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数据。据时间序列若能研究构成这些复杂现象的动力学特征,显然对揭示事物的本质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用地震时间序列重建地震复杂系统动力学,进而分析寻找表征地震过程的确定性规律,认识地震过程的动力学行为,深入研究地震预报,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53.
根据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全新世活动断裂、分辨率为1°×1°的中国大陆地壳波速结构等,建立了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GPS实测资料,导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年平均变化的有限元模型位移速率边界条件,进而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年变化图像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总体特征受控于与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其中印度板块起着主要控制作用。中国大陆西部具有向NNE方向的位移速率,其值在碰撞边界最大,由南至北、由西到东,向北的位移分量逐步减小而向东的位移分量逐步增大;东部地区存在着整体的向东运动,且具有一定的向南运动分量。(2)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应力场近年来处于增强的进程中,且呈现了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东辐射的基本形态。总体特征与中国大陆背景应力场相似,表明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3)最大主应变具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西部构造活动强烈,而东部相对较弱。活动断裂带均为最大主应变的高值区,而它们所围限的活动地块内部的应变相对较小。(4)川滇地区的应力应变场具有特殊性,并非由单纯的板块边界碰撞所控制,周围活动地块的运动、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物质流动以及特殊的边界构造形态(如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作用,均可能成为其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4.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55.
写在前面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9级地震造成了20多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2005年3月29日(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又发生8.6级地震。两次大地震的发生,有可能对全球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产生或预示重大影响,两次大地震参数见表1,表2是其断层面解。表中资料均取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站资料。  相似文献   
56.
前言 本文研究大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重复发生的特征,其主要目的是判定未来地震危险区,即根据已发生过的大量强震,圈定出较长时期内(比如10年至100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陆远忠等提出,7级以上强震发生前十几年至几十年,未来主震震源区往往发生一个或一些中等强度的地震,它为未来孕育强震创造了似乎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刘叶根  相似文献   
57.
1910年大森和今村(1913年、1915年)研究了有前震的地震,发现这类地震容易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发生。里克特(1958年)曾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的例子(即1929年发生于洛杉矶的怀特尔地震),在主震前64天发生过一次较强地震。琼斯研究了自1914年至1973年间大震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他规定前震震中在主震震中的100公里范围内,前震发生时间在主震前三个月内。王春珍等规定的前震发生时间是在  相似文献   
58.
我省安庆地震台利用屏蔽声波的方法,排除了飞机噪声及在一至三公里处的近炮声波对短周期测震仪记录的干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台站附近几十至几百米的小型爆破(药量几至上百市斤)是否有地振动成分,对短周期测震仪记录的干扰因素主要是声波还是地振动?为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以下试验。 在电雷管铜皮外壳上扎二根电线,通过直流电源作为信号,在电雷管引爆炸药的同时  相似文献   
59.
未震空区与卸载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清理结果表明,利用地震空区预报未来强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虚报率较高。作者研究发现,在一些没有发生地震的孕震空区周围,发生了某种“卸载地震”,以至终止了空区的孕震过程。文中总结了某些卸载地震的特点和利用对卸载地震的识别从而减少虚报的效果。卸载地震的作用有可能对其它无震前兆异常提供解释。  相似文献   
60.
陈宇卫  陆远忠 《地震》1994,(2):11-18
在中国,孕震空间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地震预报的实践,并多次取得实际预测强震的效果。但经过系统震例研究发现,利用孕震空间预报地震的虚报漏报率比较高。本文运用解决临界相变问题的重正化群方法所求出的孕震空间区可能发生失稳破裂,导致强震发生的判据对孕震空间的危险性作出进一步鉴别,并用突变论方法求解尖拐空变方程,预测孕震空区未来发生强震的时间和震级,并进一步确定孕震空区的危险性。对26个中国大陆强有的孕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