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岳新宇  赵薇吴敏 《地震》2004,24(10):160-164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平台和信息发布、公管理、个人办公、资源共享及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并详细讨论了实施过程中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和公流程管理等关键技术。并对下一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2.
0313号台风“杜鹃”于9月2日20~23时,在广东中部沿海经历了三次登陆之后,强度迅速减弱,西移进入广西。它造成的雨区分布和一般的台风不太相同,较成片的暴雨区出现在台风的左侧,而中心经过的附近雨反而相对较小。南宁单部雷达回波资料显示过程为一次中尺度的回波团影响系统。在回波平显(PPI)强度场上,3日04时,南宁雷达探测到这个中尺度云团的回波位于桂东南到沿海一带,呈絮状结构,强度中等偏弱。随着回波团的发展,其东缘边界逐渐整齐,一个中尺度的絮状回波团形状已经非常清楚。09时,在回波团的左前方有一长方块回波生成,基本在原地发展,位置少动。中尺度回波团西移与之相接,形成逗点状回波,最大的强度虽然只有35dBz,但在以南宁为中心的60公里内大部分强度为30~35dBz,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2时逗点状回波的尾巴消失。在回波平显(PPI)的速度场上,3日07时,速度正负值区间零值线逐渐清晰起来,形状大概呈“S”形,可知风向随高度顺转。低层是西北偏北风,1000m转为东北偏北风了,再往上更是转成了东北风。同时,在正负值区间内各出现了一个速度模糊,通过读取模糊中心数值,可推算出实际径向风速:低层为10.6m.s-1,高层为16.8m.s-1。当PPI强度场回波形状呈逗点状时,速度场的零值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回波高显(RHI)垂直结构的分析,从06时起,回波呈墙状从测站伸到240km,云顶呈波浪起伏状,但边界整齐,波浪的下方相对强的柱状回波单体高约8500m。同时,溶化层亮带清晰,约位于6000m高度,与当天探空资料的0℃层高度一致,这些都表明云中的对流运动很弱。这种结构特征一直维持到回波团减弱消失。分析了中尺度雷达回波团的生消变化史之后,结合天气图分析,这个回波团的生成和维持与冷空气的活动有关。地面有一条静止锋位于广西西北—东北部,其西侧的偏北气流把冷空气携带南下。925~700hPa均有一温度槽从四川、贵州伸到广西,并向西倾斜。3日08时南宁站探空资料显示:925hPa降温3.4℃,850hPa降温2.8℃。可以看出,台风影响前在广西有一个先期存在的斜压面,来自台风北部的暖湿气流,在这里能加速抬升凝结,降雨较大的区域与三层冷温槽重叠处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最后小结了这个中尺度回波团的主要特征为:(1)生命史较长,从发现生成到减弱消失一共经历了15h;(2)一直与台风(或低压)中心脱离,距离大约有60~120km;(3)自始至终没有明显的水平风的切变和涡旋结构特征,但有西北风和东北风的辐合;(4)强度场显示为絮状结构,垂直剖面中稳定性和对流性混合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3.
34.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形成新经验的过程。自主性、互动性、反思性、建构性是建构主义理念下学习活动的特点。本文通过课例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学习活动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就高校测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进行浅析与探讨,主要针对测绘实验室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阐述。从实验室管理员的角度,结合教师、学生、企业三方面考虑,构建高校测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6.
以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为例,选用中巴地球资源二号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用遥感软件提取植被指数并进行密度分割,确定植被覆盖度,并对其进行分级;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坡度信息,并对坡度进行分级; 在1∶ 5 万比例尺下修正已有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统计扎玉镇 76. 26%的土壤处于轻度及以下侵蚀状态,强烈及以上的土壤侵蚀比例达 5. 48%,土壤侵蚀剧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地部分,中度侵蚀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林草地部分,因此土地利用合理化以及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小土壤侵蚀强度。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Aquarius卫星盐度产品结合Argo等实测盐度资料,探讨了孟加拉湾海表盐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Aquarius与Argo盐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总体较Argo盐度值低,偏差为-0.13,其中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负偏差值比南部海域更大,分别为-0.28和-0.10。Aquarius卫星与Argo浮标在表层盐度观测深度上的差别是造成此系统偏差的主因。Aquarius盐度资料清晰显示了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包括阿拉伯海高盐水的入侵引起湾南部海域盐度的变化以及湾北部淡水羽分布范围的季节性迁移等主要特征。此外,分析还揭示了2011(2012)年春季整个湾内出现异常高盐(低盐)现象。研究表明,2010(2011)年湾北部夏季降雨减少(增加)导致该海域海水盐度偏高(偏低),并通过表层环流向南输运引起次年春季湾内表层盐度出现异常高盐(低盐)现象,春季风应力旋度正(负)距平通过影响盐度垂直混合过程对同期表层盐度异常高盐(低盐)变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8.
李天深  蓝文陆 《海洋通报》2016,35(2):201-208
利用位于广西廉州湾的自动监测浮标从2010年开始监控到的水华监测数据,分析水华发生前后溶解氧、pH、叶绿素等数据变化,结合气象、浮游植物密度数据,探讨不同赤潮藻增殖过程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为赤潮机理及预警预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廉州湾水华的叶绿素自动监测数据高值范围为24.5~77.0μg/L,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浮游植物密度接近赤潮爆发的阈值。自动监测浮标能捕捉并监控到水华发生全过程,其长时间高频率的观测资料可有效应用于水华及赤潮的预警预报。不同藻种水华的自动监测数据变化具有差异性,在进行水华预警时应综合考虑叶绿素、溶解氧以及pH的变化。气象因素是水华诱发的因素,降雨过后,气温突升,风速小于等于三级时,可结合自动监测网络监测数据,发布水华预警。  相似文献   
39.
Green tides have occurred every year from 2007 to 2014 in the Yellow Sea. Ulva prolifera(Müller) J. Agardh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bloom-forming alga,co-occurring with U. intestinalis. We observed distinct strategies for both algal species during green tides. U. prolifera exhibited a high abundance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dramatically,while U. intestinalis persisted throughout. The antioxidant system responses of these two macroalgae were compared in the late phase of a green tide(in-situ) and after laboratory acclim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system respons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nt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situ in U. prolifera,but not in U. intestinalis. In U. prolifera,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otal antioxidant ability(T-AOC),antioxidant enzymes(SOD and Apx),and non-enzyme antioxidants(GSH and As A) in-situ. U. intestinalis showed the same pattern of T-AOC and SOD,but its Gpx,Apx,and GSH respons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 prolifera was more susceptible than U. intestinalis to the harsh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late phase of a Yellow Sea green tide. The boom and bust strategy exhibited by U. prolifera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 intestinalis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enzyme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相似文献   
40.
正西坞口矿床是由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于1975年普查发现的中型热液脉型钨锡矿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11)。2018年,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在西坞口矿床中发现了新的铷矿化体,矿石中铷品位为0.21%~0.25%,预计铷资源量可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西坞口矿床是江南隆起带(安徽段)首次发现的大型"三稀"金属矿床,进一步丰富了江南隆起带(安徽段)矿床的矿种类型,为研究江南隆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