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27,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2.
王洪亮  徐学义  陈隽璐  闫臻  李婷  朱涛 《地质学报》2011,85(8):1284-1290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造山带出露的重要太古宙基底,也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复杂地质体.鱼洞子杂岩主要由变质地层(鱼洞子岩群)和规模不等的花岗质变质侵入体(花岗片麻岩)组成.各地质体间多以构造面理接触.鱼洞子岩群是重要的铁矿产出层位,铁矿及其赋矿围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没有可靠的依据.本次选择小沟山矿区磁铁石英岩分选出大量锆石.CL影像特...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鲁西地区煤田的主滑面和次级滑面构造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次级滑面的发育型式对煤层赋存状况的影响。结合区域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该滑动构造为伸展背景下的掀斜断块型,其滑动时间为白垩纪—新生代。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吕兵  刘玉贤  叶绍泽  闫臻 《测绘通报》2019,(11):103-108
作为地下空间信息测绘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排水管道内部测绘信息的管道缺陷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CTV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排水管道内部测绘与缺陷检测技术。近些年基于卷积神经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受此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排水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以提高CCTV视频中的管道缺陷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在缺陷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及识别速度上均满足了排水管道缺陷智能检测的需要;同时该方法也已经在深圳市的排水管道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增生楔主要由海沟复理石、远洋—半远洋沉积和洋岛/海山等大洋板块地层岩石及蛇绿岩共同构成,是汇聚板块边缘古俯冲带构造—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以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双冲断层和紧闭—倒转褶皱,以及片理、碎裂构造、小型褶皱、膝折等不同尺度的构造为特征.增生楔组成包括连续单元和混杂岩两部分,严格受滑脱面位置控制.增生楔是增生型造山...  相似文献   
27.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后者形成于洋壳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可以通过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方法获...  相似文献   
28.
分布于东昆仑南缘的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系一套由砾岩、砂岩、页岩和鲕粒灰岩等浅海相和河流相沉积物构成的弧前盆地沉积组合.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古水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川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的岛弧带,同时南侧的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也为其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岩石、变质岩和硅质岩.  相似文献   
29.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有粗粒玄武岩、细粒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和枕状玄武岩四种斑状玄武岩相。它们都属于碱性玄武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Ti、贫S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Rb、Ba)和LRE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的特征。斑晶主要属于单斜辉石族中的次透辉石-透辉石,具有与全岩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形态,表明四种玄武岩相由同一岩浆源区形成。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获得的初始岩浆深度大于67.65km,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39.93~67.65km、14.52~20.46km、4.62~9.24km三个深度范围发生了储积结晶,最后喷出到地表分别形成粗粒玄武岩、细粒和枕状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粗粒玄武岩中富含金云母表明岩浆源区遭受了富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玄武岩全岩、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火山-沉积序列共同表明,滔河口组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30.
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岩、矿石稀土总量变化较大,稀土分配模式总体均为右倾型,富集轻稀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重晶石脉、矿石皆呈负铈异常,铈亏损这一特征反映了成矿过程中的海底热水溶液作用。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且以重硫为主,主矿体含矿溶液总硫值与泥盆纪海水基本一致,反映硫源来自半封闭还原条件的泥盆纪海水。铅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床铅来源主要为深源,与海底火山活动存在一定关系。已有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和研究分析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泥盆世,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成岩作用同时发生,相关证据也证明热水沉积作用是主要的成矿方式。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热水喷流沉积成因,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可以分为海底喷气沉积成矿和改造成矿期两个成矿期,前者是本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热水沉积岩(重晶石岩、硅质岩等)以及细粒金属矿物,建立了成矿模式。结合区内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5条找矿标志,并通过资料研究分析,从矿区外围找矿和新区找矿两个方面进行找矿预测,指出了8片预测靶区。这为深化认识柞水-山阳沉积盆地内成矿机理和指导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