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篇 |
大气科学 | 51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320篇 |
海洋学 | 6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江西省内沿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30余个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陆相碎屑岩,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已发现的228处丹霞地貌点主要分布于江西东部武夷山北麓和西麓的红层盆地内。利用面积—高程积分法,对江西省9个盆地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内丹霞地貌景区的面积—高程HI为0.17~0.52,平均为0.38,即其演化阶段处于壮年晚期至老年早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南向北,由壮年期转为老年期的趋势。该趋势可能与武夷山的构造隆升有关。构造分析显示,节理与武夷山的隆升对江西丹霞地貌演化起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① 龙虎山、九仙湖、仙岩、蛤蟆坞、赭亭山、龟峰等地发育的崖壁、一线天、巷谷、石墙、石寨、峰丛、峰林等丹霞典型景观均与节理有关。② 流水侵蚀等外营力的作用对丹霞地貌的剥露、削平起重要作用,统计表明距离武夷山越近,丹霞地貌山峰越密集、崖壁越陡峻,指示武夷山的隆升与丹霞地貌的发育有直接关系。总体来看,江西省内的红层为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武夷山的隆升控制了丹霞地貌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丹霞地貌区的节理构造是否与武夷山的隆升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2.
573.
574.
为了探明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不同类型水分的运移转化规律,在2018-2019年典型时期对系统内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了不同时期内不同水体的δ18O变化特征,并利用二端元混合模型和土壤水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水分转化贡献率。结果发现:①在灌溉期,82%的灌溉水储存于1 m土体中,18%的灌溉水通过渗漏补给了耕地地下水,渠系灌溉水通过地下侧向径流给耕地地下水贡献了76%。②灌溉水和降雨对耕地地下水平均贡献率为94%和6%;耕地地下水和降雨对荒地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为71%和29%;荒地地下水和降雨对海子的平均贡献率为43%和57%。③渠系灌溉水通过侧向径流贡献给耕地地下水的水量基本全部迁移给了荒地地下水,地下水迁移转化是由渠系水侧向径流触发的。④灌后5 d,耕荒地交界土层0~40 cm存在饱和-非饱和侧向补给;灌后15 d和30 d,耕地和耕荒地交界处的地下水向根区40~60 cm、土层80 cm以及100 cm补给水分;灌后30 d,耕地中的灌溉水水分消失。⑤在非灌溉期,荒地地下水和海子耗水较多,应给海子补给水分。 相似文献
575.
576.
为研究百年人类活动对广西防城江口沉积物的影响,依据2014-08取得的广西防城江口HSL柱的210Pb、粒度、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数据,建立210Pb年代序列,对其重金属环境背景进行构建,对HSL柱的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进行计算,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SL柱210Pb年代拟合系数在0.9以上,该柱沉积速率约为0.37 cm/a。以沉积物粒度中<32μm体积分数为参比元素构建的防城江口的重金属环境背景显示:HSL柱20 cm以深为"清洁样品";10 cm(约1990年)以浅开始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5 cm(约2000年)以浅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显著受工业活动影响,Cd单因子危害系数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Hg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也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受防城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0年之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有所降低,但部分重金属(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577.
当前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工具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机动灵活、成像快速广泛的优点也逐渐成为地质工作者的新宠,在野外地质勘查及地质研究工作中逐渐被应用起来。本文在介绍利用无人机进行地质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基础上,在现代沉积、古代构造特征分析、古代岩体切割关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完成了无人机地质数据采集、处理、地质分析的一整套流程工作。实践表明,无人机成像系统可获取地表或垂直崖壁的高分辨率、连续覆盖影像,尤其是对于地质工作者难以到达的危险区域可抵近观察成像。其采集的影像经过处理后,既能反映宏观整体,又能兼顾刻画地质细节。可见,无人机在地质勘查及地质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8.
地理国(省)情监测是当前国内测绘及地理信息行业中的热点建设话题。通过对国内外地理国(省)情的建设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架构理念和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思想,通过对地理国(省)情监测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处理、海量数据建库、监测系统设计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平台构建的初步构想及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79.
地堑式断陷盆地储层流体综合识别——以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为地堑式断陷盆地沉积,其储层主要为重力流成因的湖泊水下扇,具有物源近、堆积速率快、岩性复杂多变的特征,加之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造成这类砂体物性变异系数大,非均质程度高。储层内部含流体时,流体性质难以识别,易造成测井解释上油气水层的误判。为了能够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此类油气储层,提高测井解释的成功率,通过综合分析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特征,结合试油结果建立了本区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模型。岔路河断陷测井解释参数交汇图版可以明显区分出气层、油层、气水同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等不同的地层油气产状。图版显示:岔路河断陷产油气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为20%,并且产气层比产油层具有更高的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差值;纯水层虽然具有较好的物性条件,但含油饱和度均小于20%;干层泥质体积分数均大于22%,总孔隙度小于10.5%,物性变差,一般为无效储层。 相似文献
580.
为治理河口拦门沙,实施了通过整治及疏浚的方式打通拦门沙的射阳港双导堤工程,导堤的功能定位为“导流、挡沙、减淤”。通过对江苏盐城射阳港海岸动力地貌等环境的调查,分析研究射阳港区不同时期的水下沉积物分布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水下地形特征,同时研究不同时期的水质、底质沉积物、生态群落等指标数据,对射阳港双导堤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研究认为:双导堤工程完工后导堤口区域出现明显冲刷,导堤两侧出现淤积,颗粒变细,但对水质环境、底质沉积物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双导堤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