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篇 |
大气科学 | 51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320篇 |
海洋学 | 6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近年来,松嫩平原黑土区南部、东北部的一些区域已出现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为明晰黑土区西北部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本文以松嫩平原黑土区西北部阿荣旗为研究区,采集了32个表层黑土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PI)、潜在风险分析法(RI)并引入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IER)对黑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研究,绘制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Cd、Pb元素含量分别是内蒙古表层土壤背景值的1.99和1.50倍,其余6种均低于内蒙古表层土壤背景值。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值,为清洁无污染。NPI平均值为0.33,为无影响等级;潜在风险结果显示Cd中等潜在风险,RI平均值为115.36,轻微生态风险。生态风险预警结果显示:选用国家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值做参考时,无风险预警;选用内蒙古表层土壤背景值做参考时显示Cd轻警态势,Pb预警态势,其余6种元素无警态势,IER平均值为0.65,为预警态势,8种元素的RI、IER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Cd元素为研究区黑土中的生态风险元素和预警元素。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IER)在研究区黑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2.
523.
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研究与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通过对中国不同类型的,与新生代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样品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揭示出在不同地质新生代地幔流体广泛地参与了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的规律。壳幔相互作用在宏观上控制了成矿作用的发生,但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刚开始时,地幔脱气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25Ma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不同部位或地段中记录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有时相对均一,有时变化很大,但无疑深大断裂带是幔源气体逸出的重要通道,也是控制新生代成矿作用的重要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524.
525.
考虑拱效应的高面板堆石坝流变收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能模拟高围压条件的堆石料幂函数流变本构模型,探讨狭窄河谷条件下堆石体流变变形的发展规律及相应的控制流变变形的工程措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狭窄河谷中的堆石体存在着拱效应。由于拱效应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堆石体流变导致拱效应减弱而增加的附加变形,数值仿真计算得到的大坝变形将小于其真实的变形。受拱效应影响,堆石体初期变形的速率受到抑制,但随着坝体的升高、蓄水后水压力的加大以及堆石体随时间发展等流变变形因素的影响,堆石体中的拱效应逐渐减弱。要减小面板浇筑后由于其下卧的堆石体流变产生的附加变形,可以尽量利用面板过水及堆石体挡水,以加快堆石体流变变形的完成。采取措施,避免大的陡坡突变以及面板浇筑时间滞后其下卧堆石体断面几个月。 相似文献
526.
通过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调查研究,对万洋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认为它是加里东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含有较多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SiO2含量为66.99%~73.04%,K2O平均含量为3.91%,Na2O K2O为6.26%~7.39%,K2O/Na2O平均值为1.45,Al2O3平均值为13.74%;Ba、Nb、Sr、P、Ti亏损较明显,Rb、(Th U)、(La Ce)、Nd、(Zr Hf Sm)、(Y Yb)等则相对富集;∑REE平均为264.43×10-6,重稀土富集;∑Ce/∑Y平均比值为1.8;(La/Yb)N比值平均7.13;Eu弱亏损,δEu值平均为0.53;I 值为0.71223~0.71376.εSr(t)值为109.8~131.5,εNd(t)值为-7.1~-8.3,t2DM为1.74~1.86 Ga;研究表明万洋山花岗岩属铁质、(强)过铝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岩浆源区的物质是多源的,主要是含有深源岩浆固结产物的地壳物质;或是加里东期间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间发生碰撞前的侵入有深源岩浆岩或岛弧型岩浆岩的地壳物质: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源可能还有幔源岩浆混染或局部混合. 相似文献
527.
讨论了中立型差分方程Δ(xn-λxn-k) pnf(xg(n))=0的非振动解。首先证明可以根据非振动解{xn}当n→∞时的渐近性质把非振动解分成两类;其次分别给出存在这两类非振动解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例子说明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8.
529.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古地磁数据一直都有较大争议.过去认为磁倾角变浅可能是造成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林周盆地设兴组背斜两翼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15个采样点的特征剩磁分量在倾斜校正和倾伏褶皱校正后平均方向为D=339.3°,I=22.9°(α_(95)=5.1°).特征剩磁分量在大约69%展开时获得最大集中,表明其为同褶皱重磁化;此时平均方向为D=339.1°,I=27.3°(α_(95)=4.1°),对应的古地磁极为65.4°N,327.5°E(A_(95)=3.5°),参考点29.3°N/88.5°E的古纬度为15.0°N±3.5°.薄片镜下分析显示赤铁矿为次生矿物,岩石磁组构(AMS)也表现为过渡型构造变形组构.样品的特征剩磁方向应为重磁化的结果,E/I(elongation vs inclination)校正法显示特征剩磁方向并没有发生倾角变浅.根据区域构造,重磁化时代约为72.4±1.8 Ma到64.4±0.6 Ma.综合考虑拉萨地块东西部的古地磁数据以及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后我们认为,碰撞前拉萨地块大约呈NW-SE向准线性分布,并处于~10°N-15.0°N;自~70 Ma以来,拉萨地块与稳定欧亚大陆之间至少存在1200±400 km(11.1°±3.5°)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应晚于55 Ma. 相似文献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