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515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别山沙村中生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的源区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A型花岗岩的成因虽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式,但对大别山沙村A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物质源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含有古老地壳信息。结合被侵入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推测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下扬子地幔相似。花岗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119.0±3.2Ma,说明其岩浆侵位于早白垩世,与邻近的基性岩侵位时间相近但稍晚。在三叠纪因大陆俯冲碰撞增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被拉张减薄,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的扬子陆下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不同成分的碰撞后岩浆岩。其中部分基性岩浆分异结晶成为辉长岩,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同一地幔源区物质小比例部分熔融后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43.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对城市统筹规划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高。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加需要科学的系统进行辅助决策。本文以扬州市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成功建设,介绍了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建设中的Skyline结合3Dmax快速建模技术,论述了Skyline三维平台建设虚拟城市的方法和策略,并利用其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了二次功能开发,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45.
环境样品的低生物量是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的首要挑战,通过基因组扩增技术来满足高通量测序对DNA样品量的需求是最常用的解决策略。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 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基因组扩增试剂盒最初为扩增和研究哺乳动物的单细胞基因组而研发。本文中,我们通过人工构建的微生物群落来检测该试剂盒在微生物宏基因组扩增方面的效率和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每个标准反应中,10 pg的DNA模板量足以满足MALBAC试剂盒对样品扩增的需要。每个标准反应DNA模板用量为10和100 pg时,所扩增DNA样品的基因组覆盖度与原始未扩增样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证明MALBAC试剂盒扩增效果的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常用的GenomePlex全基因组扩增试剂盒使我们可以在每个标准反应DNA模板量为100 pg的条件下扩增获得足够的DNA样品,但是结果表明该参照试剂盒无法有效的实现对群落中低丰度细菌菌株基因组的线性扩增。对于MALBAC试剂盒和参照试剂盒而言,在扩增高GC含量的微生物物种基因组DNA方面效率低下。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MALBAC试剂盒在高效扩增环境样品宏基因组DNA方面的可行性,但对该试剂盒在扩增环境样品中高GC含量微生物物种方面的适用性存在疑虑。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勉-略-阳矿集区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以矿床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方法,开展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大陆上部地壳微量元素丰度相比,黄铁矿中Cu、Pb、Zn、Ag、Au等成矿元素富集,可能反映了成矿流体中富集成矿元素;黄铁矿的Y/Ho=5.5~42.0,与石英角斑岩的Y/Ho值基本一致,指示岩浆流体参与成矿;黄铁矿的Co含量为54.8×10~(-6)~165.02×10~(-6),Co/Ni值为1.29~5.95,显示该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其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成矿和后期热液成矿作用;硫化物的δ34S值为4.88‰~8.90‰,硫源由卤水硫酸盐与海水硫酸盐混合组成。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西沟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对西沟钼矿床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沟钼矿床的矿体主要以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类分布于太华岩群内,少量长石-石英脉型,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是主要矿石矿物,方解石和石英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含矿方解石具有较高的Sr、Ba和稀土含量,稀土元素及其特征值具火成碳酸岩组分特征,与黄龙铺矿田碳酸岩脉型钼矿床相似;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源或上地幔,成矿过程中有少量壳源物质或地下水参与。研究认为西沟矿床为石英-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  相似文献   
48.
古强  邢凤存  钱红杉  孙汉骁 《沉积学报》2021,39(6):1371-1386
早三叠世鲕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育,且出现巨鲕。川东北飞仙关组台缘鲕粒滩非均质性强,鲕粒类型复杂。选择川东北龙潭村、莱溪及鱼洞子剖面进行野外实测、镜下鉴定及粒度分析,对鲕粒类型及粒度参数演化与水动力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川东北飞仙关组发育7种原生沉积鲕粒,9种后生改造成因鲕粒,其中后生改造成因的破碎鲕可进一步细分。除偏度外,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峰度等粒度参数及粒度资料图解曲线形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与鲕粒类型结合判断龙潭村鲕粒滩由活动边缘带转变为稳定鲕粒砂坪沉积,水动力逐渐减小;莱溪呈活动边缘带—稳定鲕粒砂坪—活动边缘带沉积旋回,水动力先减小再增大;鱼洞子向上水动力逐渐减小。但含巨鲕的层位与整体的鲕粒类型及粒度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巨鲕异常大的粒径形成主要受微生物作用和海水碳酸盐岩饱和度的快速增大复合影响,而非水动力快速变化。因此,在利用粒度参数判断具有巨鲕发育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时,不能简单地凭借粒度便做出结论,需对鲕粒粒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去除相关性较差的样品数据。  相似文献   
49.
沉积微相是影响陆相致密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微相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质量不同,制约了储层精细刻画与有利区预测工作。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孔渗、扫描电镜、XRD矿物分析、微米CT和压汞资料,识别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三角洲—湖相致密储层8种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相储层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绿泥石、伊利石的胶结作用差异明显。水下分流间湾、浅湖泥和半深湖泥储层中黏土和云母等塑性矿物组分含量高,受机械和化学压实影响更大。受大气水渗滤作用和生烃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储层中溶蚀孔较为发育。频繁的砂泥互层和湖流侵入导致滩砂体铁方解石胶结大量发育。自生绿泥石和伊利石胶结物的产状具有明显的沉积微相分带性,但不同微相储层的高岭石和硅质胶结差异不大。最后建立了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系数E和孔隙结构评价系数A,甄别了不同微相储层质量差异,可为储层精细刻画与分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