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39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1.
济阳坳陷古近系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早期泥晶方解石主要分布在浅层,连晶方解石充填的深度分布范围大,中深部最为发育。溶蚀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蚀。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不同凹陷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不同。在济阳坳陷西部的惠民凹陷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500-2400m深度,向东至东营凹陷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再向东到沾化凹陷为2300-3500m,车镇凹陷为2200-2700m。从西向东、由南向北次生孔隙的发育深度逐步增大是受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控制的。  相似文献   
812.
根据对岩石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地层厚度、古地温梯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塔中地区东河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粘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作用、自生高岭石沉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期成岩阶段。这些成岩作用在塔中4井以东和以西的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西部进入早成岩阶段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的时间较早,成岩演化程度较高,且具有下部溶蚀上部胶结的分带性;而东部则反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颗粒成分较纯、泥质含量较低、构造位置上长期处于高部位、被油气充注,但未被晚期碳酸盐胶结的地区。即二叠纪以来长期处于构造高部位的前滨-临滨相带内。  相似文献   
813.
四川盆地春,夏,伏旱的总体特征及旱期降水和温度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是春、夏、伏旱期频繁发生之地区地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利用1961-1995年全盆地所有站点的气温资料对这特征进行总体分析,同时是旱期降水和温度的总体特征也帮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利用一种简便干旱指数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干旱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定量描述。本文所涉及的干旱采用了气象台业务预报和服务所用的定义,因此其分析结果为日常预报和服务业务提供了有用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14.
面对日益增长的空间数据,网络环境较差的地图、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面临着存储容量有限、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不开放的挑战。而现有的许多地理空间数据存储依赖于平台,还需要克服跨平台带来的问题,亟需研究设计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来解决空间数据格式不一致、不同GIS平台数据转换过程复杂等问题。考虑到不同系统GIS平台、GIS应用程序间数据格式的差异,本研究基于GeoPackage(GPKG)数据容器存储标准,采用Qt 5.2.0+VS2010开发平台,C++编程语言,通过三层架构编程模式研发了GIS数据存储格式的检查软件,以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该软件利用批量数据库查询,快速地实现了核心功能项、可选功能项、注册扩展功能三大类等超过百项功能文件格式的检查,并输出详细的检查结果,为GIS数据格式存储标准化提供支持和帮助,可有效解决不同GIS平台、不同GIS应用程序数据共享时面临的格式不一致问题,简化了数据转换的步骤。  相似文献   
815.
钟晓平 《四川气象》1998,18(1):1-6,13
利用云图分析系统对1995.8.23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四川盆地内突发性暴雨过程的一种云系演变机制。在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大尺度辐合系统本身有对应云系出现,但不会产生降水。在其前方的暖区中由于中度作用产生强对流云图,通常表现为孤立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审高强度降水的直接产生系统。但这类中尺度对流体的降水通常是离散的。大尺度系统云系和中尺度对流体合并可以改变中尺度对流体的演变进程,延长期 内部  相似文献   
816.
濮阳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濮阳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濮阳市一年中4、5、9、10月的舒适指数在 1~-1(暖-凉)之间,风效指数在-a~-b(暖风-舒适风)之间,这4个月是濮阳市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旅游优势在于春、秋两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园区景观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展避暑和室内生态旅游等活动.  相似文献   
817.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Ⅰ.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与孔隙水中PO43-p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PO43-P通量分别为-143.8至14.4与-237.3至3047.6μ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磷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磷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3-10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磷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磷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磷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18.
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富集了中国45%左右的剩余油气资源,目前探明率不到20%,发展潜力巨大。近20年来的基础理论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变革、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旋回油气成藏、多次调整改造”的油气地质特征,大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受“古隆起迁移、烃源灶演化、区域盖层发育、构造平衡带叠合”四大要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复合—过程叠加”的成藏模式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方法,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除四大要素外,复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还受“圈闭发育分布”、“储层发育分布”、“优势通道形成演化”、“运聚动力条件”及其相互耦合关系的控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复杂油气藏形成演化机制与分布规律”的基础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钻探成效和发展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819.
在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也一直是碳酸盐岩,对海相泥岩/页岩的关注比较少,并且认为碳酸盐岩是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对中国南方上、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地区等147条剖面、289口探井及浅井约11200余个样品有机碳含量的分析与统计表明,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是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类型,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仅仅是次要的烃源岩类型。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呈现弱的负相关性,泥质输入有利于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碳酸盐岩烃源岩,但并不是高有机质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决定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生产率、有机质的沉积与保存环境。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并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泥岩/页岩类好烃源岩,上、中、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华南地区主要发育于中、下泥盆统;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华北地区为中新元古界洪水庄组、下马岭组。泥灰岩类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相对比较发育,在中国南方地区只有下二叠统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820.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发育1套热水沉积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热水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特征、矿物组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岩石分类与命名。研究表明: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在岩心上表现为深灰色、灰色和灰褐色;其矿物组分复杂多样,以白云石和沸石(钠沸石和方沸石)为主要造岩矿物,黄铁矿、菱镁矿、菱铁矿、水镁铁石及重晶石为次要矿物,混有黏土矿物、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泥质陆源碎屑;热水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复杂多样,根据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热水内碎屑结构、泥晶结构和团块结构3种,依据构造特征可以划分为纹层状和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同生变形构造、角砾状构造、蝌蚪状构造、星散状构造、块状构造和韵律性构造8种构造类型;以主要的热水沉积矿物白云石、沸石及陆源的泥质物(黏土矿物、石英及长石)为三端元,以90%、75%、50%、25%、10%为界限,将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划分为泥质白云岩、含沸石白云质泥岩及沸石岩,前两者是研究区的主要岩石类型。本区热水沉积岩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可为其他地区的热水沉积岩及其沉积模式研究奠定基础,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今的沉积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