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Pb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铅同位素组成对于研究构造分区与演化、块体相互作用以及识别地壳中不同块体的上、下层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在该造山带不同区段, 高压变质岩系二云钠长片麻岩与榴辉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 表现为上部地壳高放射成因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 其中Pb同位素组成为: 206Pb/204Pb=17.599~18.310, 207Pb/204Pb=15.318~15.615, 208Pb/204Pb=37.968~39.143.大别和桐柏地区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组成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大别地区与桐柏地区的高压变质岩系是可以相连的, 它们应属于同一构造单元.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比值总体高于超高压变质岩系, 验证了桐柏-大别造山带扬子俯冲陆壳从下部岩系到上部岩系Pb同位素比值呈规律增长这一Pb同位素化学特征.侵入于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 其Pb同位素组成与高压变质岩系相比相对较低, 而与超高压变质岩系及其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相似, 为: 206Pb/204Pb=17.128~17.434, 207Pb/204Pb=15.313~15.422, 208Pb/204Pb=37.631~38.122.这表明高压变质岩系和超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结合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它们的岩浆物质可能来自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中下地壳的减压退变和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华北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结合部位豫南信阳北超基性火山角砾岩管中基性麻粒岩、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和对比,发现这些基性岩石捕虏体中大多存在着因抬升降压而发生的转换反应作用.这些转换反应可能与华北地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抬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3.
大别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表明,在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一方面要经受中下地壳所特有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另一方面要在合适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超高压变质岩在中下地壳的减爱变和部分熔融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它可以降低岩石的强度,提高岩石的可变性,促进挤压(碰撞)体制向伸展体制的转变。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减压退变和部分熔融作用的确定,进一步支持了“原地”观点。它不仅说明了超高压榴辉岩石和围岩  相似文献   
94.
从Pb同位素组成看东秦岭官坡超高压变质岩片的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表明,东秦岭官坡超高压变质岩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089~18.772,^207Pb/^204Pb=15.571~15.631,^208Pb/^204Pb=38.299~38.829。其铅同位素组成与秦岭岩群及二郎岩坪群一致,而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有明显的区别。结合构造分析可以判断,东秦岭超高压变质带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两个不同的构造带,中央造山带内可能至少发育有两条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95.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桐柏一大别地区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关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整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及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源区.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和硫主要来自流体下渗及回返过程中流经的各类岩石.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对于造山带内带及两侧金矿化的产出规模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不同颜色电气石中致色元素的化学状态及其化学环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对绿色调(墨绿色、蓝绿色、淡绿色)和粉红色调电气石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调和粉红色调电气石样品中均含有少量的过渡金属离子,如Fe,Mn,Ti,Cr,且不含Li和Be。不同颜色的电气石晶体中过渡金属阳离子的化学状态相同,且分别为Fe3+,Mn4+,Ti4+,Cr3+,但其与阴离子配位的环境有所差别。绿色调电气石样品中虽然Fe的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差别,但均有部分Fe元素与F结合,即占据晶体结构中的Y位;粉红色电气石样品中,Fe离子没有与F形成配位,仅占据结构中的Z位。相反,在粉红色电气石样品中,Mn主要与F结合配位的方式存在,占据结构中的Y位,而绿色调电气石样品中大部分的Mn与O配位成键,只有少部分的Mn与F结合配位。由于Fe3+,Mn4+离子对之间电荷转移的可能性不大,故电气石的颜色可能主要由于d—d电子跃迁和氧与金属离子(O2--M)间电荷转移吸收引起,尤其是由于化学环境的差异(包括配位阴离子种类、杂质缺陷、结构畸变等)所引起。  相似文献   
97.
多期变质事件的识别,可为复合造山带变质演化的研究提供重要证据.松树沟基性岩记录了早古生代的两期变质事件,为研究北秦岭的演化提供了一个“窗口”.野外地质及岩相学研究表明,松树沟榴闪岩呈透镜状分布,从透镜体核部到边缘,退变质程度逐渐增强.逐渐向外围的斜长角闪片岩过渡.在强退变质带中的斜长角闪片岩和含石榴石残余的斜长角闪片岩...  相似文献   
98.
东昆仑黑海地区发育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424.0~420.5 Ma),其形成与地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黑海过铝质花岗岩由黑云母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SiO2变化区间为65.32%~75.87%,K2O/Na2O为0.47~1.52,δ为1.09~3.00,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为1.02~1.31,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中等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具有相对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源区参与熔融物质由以变杂砂岩为主,向以变泥质岩为主过渡.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黑海过铝质花岗岩是东昆南俯冲增生杂岩楔发生伸展减薄引起地幔物质底侵而促使富硅铝地壳物质发生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99.
浙江遂昌治岭头筒状铅锌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浙江遂昌治岭头直筒状铅锌矿体为隐爆角砾岩型的铅锌矿,受直筒状的隐爆角砾岩控制,主矿元素Pb的平均品位自下而上逐渐升高,而Zn的平均品位则相反,具有下部Zn,上部Pb、Zn的分带性;直筒状铅锌矿的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6.78‰,铅同位素:206Pb/204Pb平均值为17.986、207Pb/204Pb平均值为15.596、208Pb/204Pb平均值为38.893,δEu值0.53,稀土演化曲线与变质岩和上侏罗统火山岩相似;铅、硫同位素以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单一,与燕山期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型火山活动有关,从矿石组合来看,表明了热液富含Mn,且含较丰富的S、F及碳酸根等阴离子,成矿为相对封闭的还原环境,成矿时代介于148.2±0.5~104.8±0.8Ma之间。  相似文献   
100.
小秦岭东闯金矿成矿作用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地区东闯金矿是我国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但其成矿时间存有争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粗粒黄铁矿- 石英、细粒黄铁矿-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 石英4个阶段。笔者分别于两个实验室测定了第Ⅰ、Ⅲ和Ⅱ阶段的氩氩年龄,测定结果表明,Ⅰ阶段石英氩氩坪年龄为14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