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富硅偏碱,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1,显示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总量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而相对亏损亲石元素Ba、Sr、Nb、Ta,Zr含量较高。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南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2.
我国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是:线型韧性剪切带及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一般都遭受了多期变形、变质和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显生宙再造作用强烈,发育各种类型的穹隆构造。这些特征反映了前寒武纪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和水平运动为主的构造体制.据构造置换、构造组合样式等划分出五种变质岩系构造类型,并对它们的制图原则和研究方法,作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73.
全国第二届构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一次检阅我国构造地球化学实力和理论水平的会议.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71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论文详细摘要132篇,有6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在大会和小组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文涉及面广,从大地构造、大区域的构造地球化学、矿田和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直到微构造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宏观与微观齐备.在方法上,从野外观察、剖析,到室内各种测试和模拟实验,也一应俱全.这充分显示了当前我国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较之1983年第一届学术讨论会有了较大的进展,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年轻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代表很多,使会议开得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74.
在详细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碧溪岭橄榄岩锆石进行了配套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碧溪岭橄榄岩锆石主体是变质成因的,但有少量岩浆锆石残留。这些锆石主体给出了220~210Ma的变质生长/重结晶作用年龄;一颗具较高Th/U比值的锆石给出646Ma的近协和年龄,限定了早期岩浆结晶作用的最小年龄。真正的侵位年龄可以由745Ma的上交点年龄来限定;210~222Ma则记录着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锆石生长。除少数颗粒的ε_(Hf)为负值外(-2.9),大部分锆石的ε_(Hf)是正的(高达 8.1)并具新元古代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0.6~1.0Ga,平均0.8Ga)。这些结果说明碧溪岭橄榄岩的初始物质是扬子大陆岩石圈内新元古代岩浆堆积作用产物。这样的岩浆堆积物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侵入于扬子的深部地壳之中(如底侵)并部分混染了古老地壳组分。它们随扬子向华北之下深俯冲碰撞和造山带折返过程中经历着复杂的变质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75.
出露于饶拔寨一带的含尖晶石橄榄岩体是大别山区最大的一个上地幔残片,固态侵位于北大别深成片麻岩中,呈无根侵入体的形式产出。岩体内的石榴辉石岩和榴辉岩包体,具高温成因的特点。属于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在Pl-CIPW值对Al_2O_3图解上落于拉斑玄武岩区;榴辉岩、石榴辉石岩和含尖晶石橄榄岩的REE配分形式相似,均属平坦型,只是尖晶石橄榄岩的∑REE较低。在Ni-Co-Sc三组分图解上,石榴辉石岩投绘于深位玄武岩熔体的趋势线附近,而尖晶石橄榄岩的投点则接近超镁铁质残余的趋势,清楚揭示出地幔部分熔融的迹象。尖晶石的Cr~#=12~21,而共生橄榄石Fo=92~93,说明部分熔融程度不高,估计约15%。尖晶石贫TiO_2暗示熔融过程氧逸度低。饶拔赛含尖晶石橄榄岩的出现表明;伴随超高压岩石单元的折返和隆升,会有大陆地幔残片被携带上来。软流圈的上涌或板片的断离使侵出的岩石圈板片得以维持较高的温度,这也就是石榴辉石岩早期深位退变质为麻粒岩相的原因,是后续的进一步抬升,才出现以韭角闪石 斜长石组合为特征的高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6.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77.
构造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造岩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有关构造岩的分类,无论是描述性的还是按成因的分类,都各具特点,但还是以二者兼顾为好。对构造岩,尤其是糜棱岩的识别,要注意在野外区分应变梯度带和在岩相学上利用显微构造判据。构造岩的变形机制包括碎裂作用和粘性流动,而以二者之间的转换尤为重要。变形机制的交替和转换使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具一定的演化规律。由构造岩的应变局部化和力学失稳可引起成分变异、体积亏损,而流体的流动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通过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共同研究,证明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内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出露最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而且主要是在三叠纪(240~210 Ma)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间陆-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9.
大别山英山县东冲河地区大比例尺(1:1万)地持制图和详细构造解析指出,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最明显的构造特征,是叠加在先期挤压组构的伸展组构,区域上表现为古老变质核心杂岩几何学工及多层低缓角度伸展拆离带,因此,局部地区在平面和横过超高压变南省的地质剖面上看到的是由不同岩片组成的构造柱或堆垛,呈现出“假单斜”,野外和显微构造观察与表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判别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过  相似文献   
80.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构造学--以东冲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英山县东冲河地区大比例尺(1∶1万)地质制图和详细构造解析指出,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最明显的构造特征,是叠加在先期挤压组构上的伸展组构,区域上表现为古老变质核杂岩几何学型式及多层低缓角度伸展拆离带,因此,局部地区在平面和横过超高压变质省的地质剖面上看到的是由不同岩片组成的构造柱或堆垛,呈现出“假单斜”。野外和显微构造观察也表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判别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过程(240~210Ma)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初期产生的挤压组构、折返及抬升过程中形成的伸展组构、以及伴随超高压岩石减压退变质作用的硅铝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东冲河地区超高压岩石构造学特征为深入研究整个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个窗口,并证实了“原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