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91.
地埋管换热系统是采集浅层地热能的一种热交换系统,文章介绍了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为在岩溶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提供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592.
采用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和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的演变。根据CMIP5 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和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的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 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的波动性(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的季节性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593.
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利  蔡观强  钟和贤  等 《江苏地质》2017,41(1):103-111
依据南海北部陆架海域22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和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常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该区域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细砂等细粒沉积,平均粒径5.38。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合以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为主,约占沉积物总量的87.96%,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Al2O3、Fe2O3、MgO、K2O、Org.C等分布趋势相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倾向于富集在细粒沉积物中;SiO2、CaO、CaCO3与大多数元素呈负相关,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沉积物中,反映了“元素的粒度控制律”。元素总体分布规律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受细粒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石英矿物和碳酸钙稀释作用的共同影响。元素统计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大体可分为2类:第1类包括Al2O3、Fe2O3、MgO、TiO2、P2O5、MnO等,代表陆源较细粒碎屑沉积,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第2类主要包括CaO、CaCO3,代表海洋生物沉积。同时可将研究区分为3个沉积区域:I沉积区为粤西近岸及北部湾北部区域,具有明显陆源碎屑沉积特征;Ⅱ沉积区位于粤西陆架水深>60 m海域,受海源生物作用明显;Ⅲ沉积区位于珠江口西南部水深40~60 m海域,为斑块状砾质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594.
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等经常造成近海富营养化.选用大型海藻或大型海藻与贝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在介绍富营养化海区特征及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修复生物及其组合对不同富营养化海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贝类不宜单独作为修复生物;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提高溶...  相似文献   
595.
应用X射线衍射(XRD)对南海北部陆架海域22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黏土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总体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高岭石和蒙脱石质量分数少,绿泥石、高岭石与蒙脱石质量分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根据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邻近河流的黏土矿物组分以及洋流搬运作用,雷州半岛东部海域伊利石主要来源于广东沿海河流和珠江,绿泥石来自台湾岛,蒙脱石主要由吕宋河流提供,高岭石则由广东沿海河流和海南岛入海河流提供;雷州半岛西部海域伊利石来源于珠江,绿泥石和高岭石由红河提供,蒙脱石可能受广西入海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